對“野餐熱”要做好引導規范
摘要:既要善用“野餐經濟”,滿足廣大消費者的消費升級需求,又要及時規范“野餐經濟”,防范“野餐經濟”衍生的副作用。“野餐熱”的發展要想趨利避害,就要得到正確的引導與規范,這樣才能在消費轉型升級的路上健康發展。
一張色彩斑斕的野餐布,幾只手工編織的藤條籃,再配上冷餐、飲料、帳篷、香檳杯……近一個多月來,全國各地悄然刮起一股“野餐熱”, 成為年輕人頗具儀式感的休閑方式之一。疫情放緩后,戶外聚餐成風潮,網友們戲稱2020年成為中國“野餐元年”。記者注意到,“野餐熱”的興起刺激野餐周邊物品在電商平臺上熱賣,不少線下商家也積極抓住這一消費新商機,讓“野餐經濟”走進大眾視野。(5月25日《工人日報》)
疫情放緩后,戶外聚餐成風潮,這并非一種偶然現象。因為宅家時間太久,人們希望能夠到戶外多“透氣”,能夠更多地親近大自然。而相比擁擠的旅游景點,去郊區公園聚餐成本更小,又減少人員聚集,降低疫情防控風險,自然受到更多人的青睞。
“野餐熱”并非壞事,現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野餐熱”有利于減少人員向熱門旅游景點的聚集,實現游客“分流”,這能夠避免游客扎堆出游,對疫情防控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此外,“野餐熱”也能起到拉動內需、刺激消費的積極作用,是發展旅游經濟新的機遇。
同時,各地也要防范“野餐熱”帶來的副作用,不可任其野蠻生長。一方面,消費不能舍本逐末。有的消費者過于注重戶外游的“打卡”功能,為了擺拍才去野餐,沉迷于拍照和修圖,這樣的消費不僅華而不實,也難以真正體驗到消費的樂趣。
另一方面,要防范“野餐熱”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一些消費者在野餐時隨意踐踏草地、砍伐樹木,不及時清理聚會垃圾,留下滿地狼藉。對于這些不文明行為,既需要游客能夠遵守社會公德,自覺保護環境,也需要相關部門能夠加強監管力度,對不聽勸阻、故意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予以相應懲治。
既要善用“野餐經濟”,滿足廣大消費者的消費升級需求,又要及時規范“野餐經濟”,防范“野餐經濟”衍生的副作用。“野餐熱”的發展要想趨利避害,就要得到正確的引導與規范,這樣才能在消費轉型升級的路上健康發展。 (戴先任)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