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煙裊裊
摘要:每當放學回家,遠遠望見家中屋頂上面升起的炊煙,仿佛看到了母親忙碌的身影、熱氣騰騰的飯菜,以及母親期待的眼神。炊煙飄零,漸行漸遠,炊煙承載我兒時的記憶,伴隨我人生的成長歷程。而告別了燒柴的村莊環境更加美麗,炊煙消逝的故鄉更加迷人。故鄉那令人魂牽夢繞的炊煙,早已成為一絲絲淡淡的鄉愁。
□郟俊青
“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想問陣陣炊煙,你要去哪里……”耳邊傳來王菲的歌曲《又見炊煙》,閉上眼靜靜地傾聽,慢慢地品味,不由得想起故鄉的炊煙,喚起我心中最溫暖的記憶。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炊煙,是鄉村最原始、最古樸的風景。那時而淺灰、時而淡藍的煙霧,寧靜飄逸、悠然直上,像柔曼的輕紗飄在村莊的上空,充滿最平常的人間氣息,樸素、溫暖而芬芳。
小時候,炊煙是一幅溫馨的畫卷。清晨,朝霞染紅天邊,伴隨著雄雞的報曉,寂靜而甜美的鄉村從睡夢中蘇醒,勤勞善良的鄉親們下地干活,開始了一天的勞作。這時,炊煙從家家戶戶的煙囪里升起,輕輕柔柔、纖纖細細的炊煙,飄散在鄉村的早晨,喚起了鄉村一天的生機與活力。
夕陽西下,忙碌了一天的鄉親們,帶著滿身的疲憊,披著落日的余暉,凝望著鄉村上空飄起的炊煙,扛著農具回家。晚風輕拂,倦鳥歸林,牛羊歸圈,母親在村口呼喚孩子回家吃飯,余音伴隨著炊煙消散在夜空中……
上學后,炊煙承載著我對家的期盼。在那物質生活極其匱乏的年代,我和二哥一起在鄉初中讀書,每逢周末,母親便天不亮就起床,為我們蒸上幾鍋饅頭,準備一周的伙食。那時,正值我們長身體的年齡,但那時的生活條件極差,學校的食堂根本沒有菜吃,我們最期盼的就是周末回家。每當放學回家,遠遠望見家中屋頂上面升起的炊煙,仿佛看到了母親忙碌的身影、熱氣騰騰的飯菜,以及母親期待的眼神。
那時,我經常在廚房幫母親燒火做飯,看著火苗在灶間升騰燃燒,聽著秸稈噼啪作響,聞著熟悉的炊煙味道,給母親講學校發生的喜樂見聞,那是我童年最幸福、最溫馨的時光。時光如水,歲月如歌,在炊煙的升騰中,我們一天天長大。歲月無情,不知不覺中,母親的臉上也刻下了歲月的風霜。
炊煙飄零,漸行漸遠,炊煙承載我兒時的記憶,伴隨我人生的成長歷程。炊煙是農耕文明的產物,穿越了華夏上千年的歷史,成為鄉村清晨和傍晚最動人的風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鄉村也改變了燒柴草做飯的生活方式,干凈、清潔的天然氣、沼氣等新能源飛入尋常百姓家,炊煙也逐漸淡出了古樸的村莊。而告別了燒柴的村莊環境更加美麗,炊煙消逝的故鄉更加迷人。
如今,我遠離故鄉,一個人在外打拼,住進了沒有炊煙的高樓大廈。故鄉那令人魂牽夢繞的炊煙,早已成為一絲絲淡淡的鄉愁。多少次,夢到白發蒼蒼的母親佇立村口,一雙望穿暮靄的眼眸,癡癡地守候兒女的歸期;多少次,那一縷炊煙依然在老家屋頂上升起,映印在藍藍的天空,飄搖在我的夢境……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