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系列雕塑 以馬為伴 策馬揚鞭
上世紀80年代矗立在駐馬店火車站廣場前的白馬雕像。(資料圖片)
騰飛
戰馬
馬踏飛燕
讓我們的城市更富文氣。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充分挖掘驛站文化,積極推進駐馬店文化旅游創意產業園建設,加快實施“一園兩館”二期工程,持續抓好楹聯文化、雕塑文化建設,建成校園閱讀中心20個,縣城書屋20個,把駐馬店打造成為一座“有品、有韻、有精神”的魅力之城。
——2020年駐馬店市《政府工作報告》
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標志,也是展現城市歷史底蘊、文脈延續、時代風貌和精神內涵的重要窗口。在市區廣場、車站、公園、小區等處,一座座雕塑成為城市不可缺少的“飾品”。它們將駐馬店的文化特色一一串聯,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符號,進而彰顯了我市悠久深遠的城市文化歷史及豐富多彩的城市魅力。即日起,本報開設《探訪城市文化符號——雕塑》專欄,記者將帶你領略那些靜立街頭的城市雕塑,了解它們的文化內涵。
“馬”系列雕塑
以馬為伴策馬揚鞭
□全媒體記者 郭建光/文 王永良/圖
驛馬飛馳驛差穿梭的時代
駐馬店,是一個與馬有著不解之緣的地方。
駐馬店的名稱,是有其歷史由來的。明朝天順元年(1457年),安、張等姓始在此營造房屋,稍具規模,即沿借東鄰苧麻古村名為“苧麻”。明朝成化十年(1474年),崇簡王朱見澤就封汝寧,建莊竺麻。因交通和政治的需要,不久就在苧麻設置驛站。由于地處確山、汝陽(今妝南)、遂平縣交界處,交通便利,周圈群眾紛紛前來從事貿易活動,苧麻驛站日益繁榮。驛馬飛馳,驛差穿梭,投宿苧麻驛站,苧麻便被諧音“駐馬”所代替,又因為驛站周圍有不少供馬幫客商投宿的店,故漸俗稱為“駐馬店”。
1974年10月,駐馬店市發掘出明朝一古墓群,其中一墓磚上刻有“明弘治元年河南汝南府確山縣駐馬店”字樣,弘治元年即1488年。可見,駐馬店的名稱由“苧麻”過渡到“駐馬店”是在1488年以前完成的。明清至今,駐馬店的歸屬與管轄范圍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雖屢有變化,但卻都冠以“駐馬店”三字。
驛城說馬,要從駐馬店火車站廣場那座白馬雕像說起。
白馬雕像一代人的記憶
在駐馬店這座城市里,如果說起20世紀80年代駐馬店的標志性建筑,它就是駐馬店火車站廣場上的白馬雕塑。
上世紀80年代起就豎立在火車站廣場上的白馬雕像,自然成為駐馬店的地標建筑。在“75·8”洪災后,當時的駐馬店地區希望建一個地標建筑,于是幾經周折,多次討論,決定在駐馬店火車站廣場立一個奔馬雕像。奔馬能夠代表我們駐馬店與馬的淵 源,又取“駿馬奔騰”“龍馬精神”的寓意,希望駐馬店能夠如奔騰的駿馬,繁榮發展。
那個年代,“在火車站白馬下等我”成為當時許多人的口頭禪。
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迎來送往的人流中,靜靜矗立的白馬見證著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也越來越被人們寄托更多的情愫。
隨著我市城市框架的拉大、人口的增多,老火車站已不能滿足人們出行的需要,新火車站的規劃和改建,使火車站及周邊一些地方的整體布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使得白馬雕像等一些標志性建筑景觀離我們而去。
關于白馬雕像的去處,有各種傳言,有人說,白馬雕像被遷移到駐馬店置地公園,后來輾轉騰挪不知去向,也有人說,它被掩埋在駐馬店某個建筑物下面。
這匹白馬到底“跑”哪兒了?據一位參加過當年駐馬店火車站環境整治的退休干部介紹,白馬雕像其實就消失在它原本矗立的地方。據他介紹,當年整治老火車站時,需要將白馬雕像遷移出去,但在吊裝作業時,由于事先不知道白馬雕像牢牢固定在地面上,導致雕像搬運時被毀壞,無奈之下,只能銷毀處理。
市民王鵬談戀愛與姑娘見面,總是相約在白馬雕塑下面。他向記者介紹,有一年特別冷,雪下得有一尺多厚,路上不好走,姑娘遲到了。他就站在“白馬”下面等,也不敢走遠,怕她找不到,足足等了一個多小時。后來,姑娘就成了他的妻子。“聽我老婆講,當天那么冷,她遲到這么久,以為我肯定不會等她了。結果快到火車站廣場時,她老遠看見我站在‘白馬’下面,那一刻,她感動極了,便認定非我不嫁。可以說,火車站廣場上的‘白馬’,見證了我們的愛情。”他說。
我市一作家寫過一首詩,記述他發現駐馬店火車站白馬消失后的心情。他這樣寫道:
你從遠古奔騰而來/身上沾滿了歷史的風塵/你揚鬢奮蹄仰天嘶鳴/是追趕時代的車輪/還是呼喚南方的風韻
你讀懂了歷史/也讀懂了自己/用咆哮的豪氣/在京廣線上/豎起一座紀念碑
戰馬嘶鳴
伯樂相馬
信使
八駿雄風。
萬馬奔騰一座雕塑一個故事
立于城市公共場所中的雕塑作品,在高樓林立、道路縱橫的城市中,可避免城市因建筑物集中而出現擁擠、呆板、單一的現象,它增加了城市景觀,豐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享受。而駐馬店這座與馬相關的城市,馬的雕塑無處不在。
在駿馬河東側,有一座駿馬奔騰的雕塑。雕塑由八匹奔騰的駿馬組成,稱為“八駿雄風”。“八駿雄風”中的8匹馬分別叫:絕地,足不踐土,腳不落地,可以騰空而飛;翻羽,可以跑得比飛鳥還快;奔菁,夜行萬里;超光,可以追著太陽飛奔;逾輝,馬毛的色彩燦爛無比,光芒四射;超影,一個馬身十個影子;騰霧,駕著云霧而飛奔;挾翼,身上長有翅膀,像大鵬一樣展翅翱翔九萬里。
“八駿雄風”雕塑,形神俱足,如此剛勁矯健有剽悍的駿馬,給人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積極向上。每當夜幕降臨,裝飾燈下的雕塑在綠葉掩映之下,別有一番風味。
馮先生每晚飯后都會沿著駿馬河沿岸散步,每每走到這組群雕前都會多看幾眼。“讓我明白設計者的苦心,提醒我們美好的生活需要揮灑汗水來創造。每個人都要快馬加鞭,奮勇向前。”馮先生說。
皇家驛站的一匹匹駿馬雕塑,形象地詮釋了景區的主題。因為駐馬店是從驛站發展起來的,馬與驛差必不可少。這里,駕車的馬匹緩緩走來,兩側勾欄瓦肆,商鋪林立,行人如織,反映著這片土地上曾經的富庶和繁華。
據了解,這些雕塑有本地藝術家參與創作的,還有力邀的外地雕塑家的作品。他們在了解駐馬店文化的基礎上,發揮藝術潛力,力求使每件雕塑作品達到較高藝術品位,從而提升城市文化涵養。
把最美的瞬間凝固成永恒,是追求美的雕塑家的不懈追求。畫家、雕塑家張愛武告訴記者,我市馬的雕塑與駐馬店這座城市奔涌著共同的血液,文脈相通,彰顯了這座城市奔騰不息的風骨與昂揚向上的精神追求。把藝術大眾化,融入人們的生活中,起到成風化人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以文化城,這些形神兼備的關于馬的雕塑起著積極意義。”他說,把小眾的藝術大眾化也是藝術工作者苦苦追求的時代擔當。
在駐馬店開源公園,還有一座不同尋常的“馬踏飛燕”雕塑。雕塑造型源于出土文物,后被定為中國旅游的標志形象。我市建造這座雕塑,是因為我市于2009年12月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
雕塑,既美化了城市環境,又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成為城市公共空間的點睛之筆。它可以讓人們從中品讀城市的歷史、現在和未來,品味風土人情,深切感受這座城市的藝術氣息和城市脈搏。如今,一座座生動傳神、造型各異的奔馬雕塑,靜靜地矗立在市區各處,見證著腳下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