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下如何使人保持不恐慌
摘要:焦慮是對預期危險的擔心,驚恐是焦慮急性升級的表達,恐慌是焦慮情緒在群體中擴散。新冠肺炎因為會導致死亡,害怕患上此病對每個人都是正常反應,適度的焦慮可提升自身的免疫力,已會提高防病自覺性,降低發病的機率。
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 陶俊偉
新冠肺炎疫情雖然在我國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在全球范圍內愈演愈烈,每日新增病例數,發病的區域數牽動著全世界人民的心,各類防控措施頻頻出臺、頻頻加碼,政府花了大的成本,采取了壯士斷腕的決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全球疫情也將取得決定性成效。
然而,各類有關疫情的信息滿天飛,人們從中選擇自認為是“有用的,有利的,安全的,助人的“等有益信息轉發,結果是信息沖突,真假難分,人們因此更加焦慮乃至恐慌;對每次的官方真相又嗤之以鼻,懷疑有假,猜測真相,推測結果,預測未來,越想越怕,焦慮情緒迅速擴散。民眾處于恐慌當中,正常生活規律受到限制,個人行為的改變,缺乏明確的預期,封閉性的生活不知道應該干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時候結束?加重了焦慮負性情緒的確認。少數民眾出現焦慮、驚恐下的軀體和精神問題,影響了身心健康,還可能出現創傷性精神障礙,從心理學角度看恐慌是如何發生的?如何才能保持在疫情下的不恐慌?是臨床心理工作者當前最需要做的事情。
焦慮是對預期危險的擔心,驚恐是焦慮急性升級的表達,恐慌是焦慮情緒在群體中擴散。新冠肺炎因為會導致死亡,害怕患上此病對每個人都是正常反應,適度的焦慮可提升自身的免疫力,已會提高防病自覺性,降低發病的機率。
在人人自危,人人難保,緊張焦慮就會自然而生,因此要在疫情下保持不恐慌,臨床心理工作者在實踐中,應對來訪者做以下建議:
1.保持鎮定,只相信官方發布的消息,無須猜測和無端災難化的推定。
2.生活規律按常規,當然必要的防范措施不可少,比如: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
3.休息時間不空閑,無事則無趣,無趣則亂想安排讀書、學習,做工作計劃,做家務,搞衛生,增加家人感情交流,注意力有效轉移,充實生活緩解焦慮。
4.手機使用要適當,除特殊必要之外,控制手機的使用,不看非官方的小道消息,減少危險信號的來源,消除焦慮的源頭。
5.心理問題求幫助,出現緊張不安,軀體不適,心中煩悶可以從轉移心理咨詢人員及時溝通,尋得幫助。
6.增強運動鍛煉,提高自身抵抗力,保持良好心情。
責任編輯:魏甜甜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