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輿縣東皇街道:建設家鄉美 “坑”出新模式
摘要:近年來,東皇街道吸取全國各地美麗鄉村建設經驗,通過不斷的摸索創新,既解決了部分村民的宅基地需求問題,又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還解決了美麗鄉村建設的經費不足。
駐馬店網訊(記者 田瑞德 通訊員 閆天璞 賀志勇)“以前學校旁邊兩個臭水坑,天熱的時候,蚊蠅亂飛、臭氣熏天,因此生源減少很多,現在村里的坑塘改造好了,學校周邊成了花園,群眾經常在游園里散散步,看花賞景,孩子們也都回來上學了。”平輿縣東皇街道李莊社區崔房莊村小學負責人崔新建說。
崔房莊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是東皇街道辦事處坑塘整治工作成效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 平輿縣東皇街道通過“六個結合”,治“坑”與政府引導村民自治相結合、治“坑”與村莊現狀村莊規劃相結合、治“坑”與公共設施建設相結合、治“坑”與政府以獎代補相結合、治“坑”與盤活集體建設用地解決群眾宅基地相結合、解決群眾宅基地問題與宅基地有償使用確權相結合,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因“坑”制宜,分類治理,解決問題,壯大村集體經濟。總結出變害為利、變廢為寶、一舉多得的治“坑”新模式。
填出宅基地 解決“老大難”
“又來幾個哭鬧訴求宅基地的上訪戶,他們說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將赴縣、市、省上訪,得盡快解決!”街道分管信訪的負責人郭四清說。
由于歷史原因,東皇街道農村宅基地無法滿足群眾“住有所居”的剛性需求,很多村民持續上訪、訴求解決宅基地問題,成了鄉村兩級一時難以解決的“老大難”問題,干部煩、群眾怨。
李莊社區大陳村陳繼松兄弟三人均無宅基地,老二、老三相繼到了結婚的年齡,無處建房無疑成了他們成家立業的“攔路虎”。
群眾不能安居樂業,鄉村振興就無法順利推進。東皇街道領導班子挖空心思商討解決之道,經過長時間的調查研判,“填出宅基地”的工作思路應運而生。
東皇街道通過實施農村坑、溝、坡、坎、閑綜合治理,重新規范村莊排水系統,把廢棄坑塘“挖大填小”平整出宅基地,把平整出的宅基地通過有償使用的方式優先提供給急需建房的群眾并公示,并將所得款項納入村集體經濟,用于平整宅基地和人居環境整治。
在李莊社區九個自然村,60多座新房撥地而起,村莊美了,陳繼松老二、老三媳婦兒也過門了,困擾了他家多年的難題解決了。“以前俺家經常因為沒有宅基地而苦惱,也是家人生氣吵鬧的導火索,現在問題解決了,幸福生活更有盼頭了!”陳繼松興奮地說。
盤活宅基地 壯大“村經濟”
平整宅基地需要資金,東皇街道因村制宜,引入社會資金,盤活農村集體資產,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在小陳社區董營村,四個昔日雜亂不堪的臭水坑已變成了平平整整的宅基地,有的已經種上了各種蔬菜瓜果。小陳社區治安主任李小舉告訴記者,董營村采用誰投資誰受益的引資方式,號召本村成功人士參與坑塘治理行動。其中該村成功人士李征投資10多萬元平整出兩處宅基地,暫時由其保管,一旦有群眾需要此宅基地,可與其自行協商費用問題。
“無論是誰投資平整出的宅基地,仍然屬于村集體所有,只是由他暫時保管,并簽訂合同”,李小舉說。如此以來既解決了坑塘治理資金缺口,消除廢棄坑塘臟、亂、差,又能美化村容村貌。
據了解,早在2018年初,東皇街道就在徐寨社區畢莊開始試行一坑一策、分類施治,該村共整理出宅基地8處,以每處5萬元的價格公開招租使用權,籌集資金40萬元,用于村內道路整修、鄉村綠化、路燈安裝、重塑給排水、建設廣場游園等人居環境改善,村容村貌由以往的臟、亂、差,變成了如今的凈、亮、美。
2019年,東皇街道全面推行“畢莊模式”。根據本社區實際,通盤考慮,量力而行,不拘一格,分期實施。既尊重了社情民意,又實現了效益的最大化,治理的生態化。目前,六個社區通過坑塘綜合整治,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不僅提升了農村居民的生活環境,更改變了居民精神面貌,居民逐步養成了良好生活衛生習慣。
建設家鄉美 呼喚“能人歸”
在東皇街道小馮社區,干港河里蛙聲一片,河邊栽種的法桐、桂花等綠植錯落有致。小馮社區負責人張輝告訴記者,“這是這兩年剛剛栽下的苗木,以后的農村將是綠水常流,四季常青,一點也不會比城里差”。
小馮社區成功人士張現軍成立了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疏通水系,完善功能,實現水進村、水繞村的生態景觀,因地制宜開展鄉村綠化,提高宜林地段綠化率,形成結構合理、層次豐富、鄉土氣息濃厚的鄉村綠化景觀。
李莊社區成功人士梁朝華斥資發展農業生態園林產業,打造崔房莊、梁莊小游園建設,村里的空閑地、廢棄塘、臟河道都成了他的“畫布”,通過植綠造景,村莊來了個大變樣兒。“以前出門就看見臭水溝,每到夏天蠅子嗡嗡響,現在不出門就能聞到花香,老少爺們兒常聚在游園里聊天娛樂,村里景變美了,鄰里關系也更近了!”一位村民指著家門前的小游園說。
改善鄉村人居環境要投入大量資金。東皇街道積極發動鄉土人才,呼喚“能人回歸”,通過召開鄉土人才懇談會、發放邀請函等形式,通報家鄉發展情況,為外出創業成功人士講解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共商家鄉發展大計,許多成功人士積級響應家鄉號召,參與美麗家鄉建設。
制定硬指標 滿足“急憂盼”
“坑塘整治的目的是解決農村宅基地不足,環境臟亂差、供排水不暢、道路不順、缺少綠化、沒有路燈、沒有監控等群眾‘急憂盼’的問題,這些都是現在農村最突出的矛盾。要把當前農村社會主要矛盾找出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東皇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閆天璞說,“只要方向正確、方法可行、效果明顯、群眾認可、社會認同,就可以大膽創新,放開手腳去干。”
實施改革創新要有制度作保障,東皇街道把坑塘治理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項“硬指標”,建立考核評比制度,形成長效機制。
各村立足實際,多途徑、多渠道綜合開發利用廢棄坑塘,變廢為寶。根據地形改造坑塘,實行“挖大填小”,即把一些不規則的小水坑通過擴挖連片建成大塘,用來養殖水立或栽種蓮藕等作物,填平后的小坑塘則作為宅基地或建設休閑活動場所。坑塘得到治理的同時又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盤活了村集體經濟,提高了居民生活質量。
近年來,東皇街道吸取全國各地美麗鄉村建設經驗,通過不斷的摸索創新,既解決了部分村民的宅基地需求問題,又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還解決了美麗鄉村建設的經費不足。同時,街道采取成效評比,以獎代補,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完善居民公約,提升居民自治能力,打造舒適宜居美麗鄉村,實現鄉村振興,逐漸探索出一套坑塘治理“新模式”。
“坑塘治理不僅有效的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還增加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東皇街道黨工委書記吳志說,“通過坑塘整治,改變了坑塘周邊臟、亂、差的現象,對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構建生態農村和宜居鄉村將起到積極作用。”
責任編輯:魏甜甜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