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南陳社區的“劉校長”
摘要:2018年3月,因工作需要,南陳社區駐村扶貧責任組一位同志需撤回,領導希望劉奇能到南陳去,劉奇當下領命,表示一定圓滿完成上級交付的任務。
駐馬店網訊(記者 田瑞德 通訊員 孫克峻)劉奇,男,43歲,平輿縣古槐街道中心學校教研員。2018年3月,因工作需要,南陳社區駐村扶貧責任組一位同志需撤回,領導希望劉奇能到南陳去,劉奇當下領命,表示一定圓滿完成上級交付的任務。
接到任務的當天,劉奇就帶著行李趕去社區報到。為了盡快熟悉情況,融入工作,白天,他向責任組其他同志、社區兩委干部詳細了解村情概況,虛心請教基層工作方法,和他們一起入戶走訪;夜晚,他認真翻閱貧困戶檔卡資料,研究各級下發的扶貧方面的文件、政策解讀,閱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論述和講話。很快,他就掌握了各種扶貧政策,熟悉了社區所有貧困群眾,摸清了基層工作思路。他說:“扶貧和教書有許多相通之處。學生是‘親其師’才‘信其道’,群眾也跟學生差不多。要教育好學生就必須熱愛學生,要做好扶貧工作,就必須把群眾時刻放在心上,理解、尊重、關心他們。”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最開始的時候,劉奇做的最多的是接待工作。許多群眾都認為自己困難,尤其是訴求戶、重病戶等“六類人員”都想“當”貧困戶。有的群眾軟磨硬泡,有的群眾粗暴耍橫。不管是誰,劉奇都不急不躁,耐心地做好解釋工作。他常常是親熱地請來訪群眾坐下,倒上茶水,面帶笑容,給群眾說:“別著急,咱坐下來,一點兒一點兒地捋捋吧!”然后細聲慢語兒地從國家的政策規定捋到群眾的實際情況,好多群眾常常不等劉奇說完,就主動說:“俺不跟你講了,俺知道啦,俺不符合。”
劉奇不光是“嘴上”尊重理解貧困群眾,更是把貧困戶生活的點點滴滴放到心上。段現彬和李洪保智力殘疾,常常到街上就找不著回家的路,購買日常用品都成問題,劉奇就用車帶著他們到“愛心超市”用愛心券兌換物品。每隔一段時間劉奇和責任組干部就給他們送去米面油等食品。
張小償、李洪保家的玻璃爛了,商家嫌活兒小路遠不愿去。劉奇親自量好尺寸,上街割好玻璃,自己動手給他們安上。
李小學、李陳良、張軍好家的玻璃窗四周與墻之間間隙大,常常鉆風跑雨。劉奇去街上買來結構膠,一點一點把窗縫填實。
李洪保家的窗框與下面的墻之間有老大的縫隙,劉奇又去別人家蓋房子的地方借了幾塊磚和一些沙灰,細心地砌好粉好。
馮狗毛、馮德意、李毛妮常年患病,劉奇主動建議他們申辦慢性病卡,詳細耐心地給他們介紹申辦流程,辦好慢性病卡后又一個一個教他們怎么使用。60多歲的馮狗毛有腦瘤后遺癥,記不住事兒,劉奇就開車帶著他到“一站式服務大廳”實地反復體驗、練習。
李洪保家的柴火垛一下雨就淋個透心涼,沒法做飯,劉奇就幫他把柴火一捆一捆地挪到背雨的地方。
趕上麥收秋種農忙時節,他不是幫東家抬糧食袋就是幫西家摞柴火垛。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他主動承擔輔導貧困戶孩子學習的任務。
一片真心換來一片真情。兩年來,貧困戶們有什么困難都愿意找劉奇幫忙,有什么大事都想找劉奇商量。他們親切地喚劉奇叫劉校長。在他們眼里,劉校長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莊稼人”,是一個無所不能的“勤快人”;在他們心里,劉校長是一個隨叫隨到的“貼心人”,更是一個牽掛他們冷暖的“親人”。他們說:聽劉校長的不會錯!跟著這樣的扶貧干部不會錯!
責任編輯:魏甜甜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