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播出紀錄片《杜甫:最偉大的中國詩人》
摘要:杜甫晚年觸景生情,回憶起童年時光而酣暢淋漓寫下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在英國BBC四臺近日播出的紀錄片《杜甫:最偉大的中國詩人》中,罕見地由英國著名男演員、《指環王》中“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麥克萊恩用英語朗誦。
“開元三載,余尚童稚,記于郾城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瀏漓頓挫,獨出冠時,自高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內人洎外供奉,曉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孫一人而已。”杜甫晚年觸景生情,回憶起童年時光而酣暢淋漓寫下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在英國BBC四臺近日播出的紀錄片《杜甫:最偉大的中國詩人》中,罕見地由英國著名男演員、《指環王》中“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麥克萊恩用英語朗誦。曾主持制作高口碑紀錄片《中國故事》的歷史學家邁克爾·伍德背著雙肩包,步行于中國的山水之間,帶領觀眾走近了這位東方人人皆知、西方卻鮮有了解的詩圣。
穿越3000余年的歷史,早于古希臘詩人荷馬所作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古老的詩歌藝術。為便于觀眾了解,伍德將杜甫比作莎士比亞和但丁,但他同時也敏銳地指出,沒有任何一位西方詩人能與杜甫之于中國的地位所比擬,因為他的靈魂和作品是如此緊密地與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
要了解杜甫顛沛流離的一生,重踩他腳下的泥土是最合適的方式。伍德的第一站便是杜甫的出生地——河南鞏義。杜甫幼年喪母,由姑媽一手帶大,14歲開始便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詩歌才華,為國效力的夢想也早早根植在少年心中,正值唐朝的鼎盛時期,要想有所作為,長安是必去之地。然而,杜甫在科舉考試中屢屢落第,官場之路也并不順遂,但在長安期間,他結識了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伙伴——李白。“在杜甫心中,李白是他的師長,李白對他敘事藝術細節的影響非常明顯。”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曾祥波這樣談道。即使兩人在短暫的相識之后再無見面,但李白對于自然的鐘情無形間影響著杜甫此后的創作。“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夢李白》的誕生正是二人至情相知的最佳印證。
四川成都、湖南長沙,因為當時的戰局,杜甫被迫攜全家開始了此后延續一生的輾轉之路,地域與心境的變遷也如實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中。“杜甫不再是那個豪邁的貴族詩人,而成為了無數個在困難中掙扎的老百姓,他的詩歌由此變得更為現實。”中南大學教授楊雨表示。在蜀中的草屋中、在湖南的群山峻嶺里,詩人的創作達到了巔峰,對于家鄉的眷戀,對國家命運的思考凝結在字里行間。
值得一提的是,紀錄片的詩歌部分請來了當今最佳莎士比亞劇演員伊恩·麥克萊恩進行朗誦,他飽含深情地朗誦了包括《壯游》《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江南逢李龜年》在內的等多首杜甫經典詩作。盡管譯詩難免存在過于直白之嫌,但在老戲骨低沉的聲音和深邃的眼眸中,詩人的憤懣與無奈恰能體現三分。
“杜甫的作品定義了詩歌的審美標準。他擁有敏感的思維,能讀到這樣的作品,是一種幸運。”哈佛大學教授斯蒂芬·歐文在片中這樣表示。詩人生活的時代早已離我們相去甚遠,但終年熙攘的杜甫草堂、張嘴就能背誦經典名句的孩童、搭配古琴演唱杜詩的大學詩社都昭示著這份深沉和執著從未遠去。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