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中超:“我是農民的兒子”
摘要:三天的清明假期,代中超不是在走訪的路上,就是泡在駐村辦公室里,很快梳理出社區整體的脫貧攻堅鞏固提升方案,所有脫貧戶、未脫貧戶的幫扶計劃再次逐人逐項斟酌,想盡一切辦法增加收入,并整理成一人一策,確保未脫貧人口九月底全部脫貧。
駐馬店網訊(記者 田瑞德 通訊員 孫克峻)“得周養雞已經比較成功,今年有意增加500只鴨的養殖,技術幫扶得到位。”“營業的干勁現在比較高漲,得抓緊幫他聯系中牛皮革廠務工崗位。”“張小償張小斗兄弟養羊逐漸摸著門路了,得趁熱打鐵鼓勵他擴大養殖……”三天的清明假期,代中超不是在走訪的路上,就是泡在駐村辦公室里,很快梳理出社區整體的脫貧攻堅鞏固提升方案,所有脫貧戶、未脫貧戶的幫扶計劃再次逐人逐項斟酌,想盡一切辦法增加收入,并整理成一人一策,確保未脫貧人口九月底全部脫貧。
代中超,男,46歲,平輿縣古槐街道環保辦主任。2017年初,古槐街道扶貧開始,領導找到代中超,希望他到南陳社區擔任扶貧第一書記。他二話不說,收拾好行李,一頭扎到南陳,開始了扶貧征程。
宣傳到位,看到實惠,取得信任
經過精準識別,南陳社區共有15戶符合貧困戶標準。15戶中有13戶單身戶、10戶殘疾戶、3戶因病致貧、9戶兜底。貧困戶平均年齡50歲以上,老弱病殘、鰥寡孤獨占貧困戶總人口的80%。很多人連正常的溝通都困難,別說改變思想面貌、鼓勵勞動致富了,連最初的政策宣傳都推行艱難。
針對這種情況,代中超和同志們果斷決定:想盡各種辦法進行政策宣傳,盡快讓老百姓得到實惠,讓大家看到國家、政府的真心和決心,贏得群眾的信任。代中超和駐村隊員、社區干部以及幫扶干部們積極行動起來,多次召開扶貧宣傳會、政策培訓會;不斷地深入走訪、面對面地促膝談心;把群眾理解難點制作成一塊塊宣傳版面;錄制扶貧宣傳音頻,流動宣傳車載喇叭、村級大喇叭、手持小喇叭齊上,實現宣傳全覆蓋;積極組織文藝宣傳隊到各村、各組進行巡回演出宣傳;率先落實張小償、馮建東等幾戶的危房改造;為李得周、張小斗申辦低保;為張軍好、李小學辦理殘疾證和慢性病卡……詳細了解了國家的政策,又看到安居工程真刀真槍的投入實施,低保的順利申辦,殘疾補貼的及時到位,群眾信任的心門逐漸打開,扶貧工作逐步進入順利推行的軌道。
悉心關懷,鼓足干勁兒,榜樣帶動
因為老弱病殘多,不少貧困戶存在“等靠要”思想,代中超和責任組的同事們就從關心他們的生活開始,逐步引導貧困群眾增強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開始健康文明的生活,有意樹立身邊榜樣,帶動更多人勤勞致富。
張小斗是代中超的幫扶對象,65歲,和同樣單身的弟弟相依為命。從柴米油鹽到危房改造再到夏收秋種,代中超無微不至關懷他們的同時,多次鼓勵小斗自我發展。在他的幫助下,小斗喂起了雞、養起了羊、干起了保潔員、現在還在電業局找了個活兒。加上各種救助補貼,一年下來也能收入15000多元。錢包越來越鼓的同時,小斗還多次獲得“美麗庭院”、“就業模范”、“文明家庭”流動紅旗。他不但做好自己的事兒,還主動帶領幾位能干的貧困群眾幫助老弱病殘貧困戶整理家庭衛生。小斗成了大家公認的貧困戶“隊長”。日子好了,氣也順了,小斗天天喜氣洋洋,逢人就說黨的政策好、扶貧干部好。在小斗和幾位進步貧困戶的感染帶動下,南陳社區越來越多的貧困戶積極自我發展、盡職盡責務工、主動改善生活環境、文明素養明顯提高。
李金芳,男,73歲。老伴二級殘疾,媳婦早些年和兒子離了婚,留下六七歲的小孫子。家庭的貧窮和失敗的婚姻讓他的兒子李得福變得自閉、不愛與人交往。中超經常找他談心,鼓勵他為了自己的幸福、兒子的未來鼓起生活的勇氣;勸導他現在有國家的扶貧政策,只要自己加油干,日子一定會慢慢好起來。中超給得福申請了保潔員的崗位,幫他聯系縣城務工。現在的得福干得非常起勁兒,年收入達到30000多元。
段現彬,男,65歲,五保戶,單身,智力殘疾,平常怕與人接觸,不跟人說話,戒備心非常強。開始的時候,門不讓進,說話也不搭理,給他壘好的鍋臺他扒了,買的新床他扔門外,門口修好的路他刨了,接好的電線他拽了。代中超和責任組干部不厭其煩,鍋扒了再壘,床扔出去再抬回來,線拽了再接,路刨了再修。因為智力殘疾,段現彬的吃飯幾乎都成問題。代中超和責任組干部一次次地去看望他,隔三差五給他買米送面,組織其他貧困戶幫他整理屋子。時間長了,段現彬從抗拒到接受再到信任,精神狀態越來越好。
得周的房子爛塊瓦,中超和同事們搬梯子、踩凳子,鉆到瓦縫里把瓦上好;疫情期間,李金芳家的網絡出問題了,孫子上不成網課,中超接到電話放下飯碗就喊上同事趕去維修;疫情防控值班期間,還不斷打電話叮囑貧困戶們待在家里做好自我保護,今兒掛牽現彬家還有沒有油,明兒擔心大宣家是不是又吵架了……像這樣的事兒要是絮叨起來,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三年的時間,代中超和貧困戶們建立起濃厚的親情。不論人前還是人后,談起貧困戶他總是親熱地喚他們的名字--“得周啊、建東啊”,宛如自家的兄弟叔伯。
在代中超和扶貧干部、社區干部們的共同努力下,南陳各項扶貧政策全部落實到位,水、電、閉路電視實現村村通、戶戶通,務工率達到60%,種植養殖率達到80%,集體經濟不斷壯大(今年剛剛統籌協調資金175萬,分別投入到活禽屠宰項目和李芳莊蔬菜大棚項目,年收益預計可達30萬元),貧困發生率已由0.7%降至0.27%,群眾的文明意識及內生動力得到極大提高,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群眾的幸福指數直線上升。
“我是農民的兒子,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上學的時候看見路上拉車的農民總要伸手推一把。咱有幸趕上國家大力扶貧,有機會能為貧困的鄉親們做點事,把好事辦好,幫助他們過上好日子,沒有比這更讓人欣慰的了!”談起扶貧,代中超充滿感情地說。
責任編輯:魏甜甜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