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劇:“進入故事去旅行”將變為現實
摘要:互動劇的魅力就在于它把觀眾帶到一個比較高的哲學層面,在偶然性與必然性之間進行選擇,體驗愛與犧牲、沖突與理解,讓人意外窺見自己的真實內心和軟肋。雖然,互動影視的發展在不斷深入,互聯網平臺也在不斷嘗試互動內容的制作,不過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局面亟須互動劇找準下一個方向。
近段時間來,互動影視越來越被市場認為是一個新的風口。在互動影視領域,一批引發行業熱議和用戶關注的互動劇作品,如《古董局中局之佛頭起源》《隱形守護者》《他的微笑》等相繼問世。同時,愛奇藝、騰訊視頻、B站等視頻平臺先后推出互動視頻內容,各方相繼入局極大地提振了互動影視行業發展的信心。
前不久播出的《愛情公寓5》的第13集互動劇模式讓許多觀眾眼前一亮:不能快進,自主選擇劇情,不小心還會被迫回到劇集一開始……有網友“吐槽”看了兩個小時也沒把第13集看完。然而,這“沒完沒了”的玩法卻收獲了大部分觀眾的好評,該劇口碑也因此有所上升。互動局究竟是如何互動?未來互動劇的發展將要走向何方?
在影視和游戲之間找到價值定位
利用交互媒體技術讓觀眾左右劇情走向的互動劇,被視為2019年互聯網內容“新賽道”:2019年上半年愛奇藝與騰訊視頻不斷“對壘”加碼互動劇概念,下半年包括愛奇藝的《他的微笑》、優酷《大唐女法醫》以及騰訊《拳拳四重奏》等互動劇的密集推出,將互動劇推進到“硝煙彌漫”的實戰階段。互動劇并不是一個新物種,2018年底奈飛公司大IP劇《黑鏡:潘達斯奈基》的推出讓互動劇達到了高光時刻;更令人尋味的是,國內市場在一部爆款都沒有的情況下,頭部平臺之間的競爭就進入了“白熱化”。如果僅僅將互動劇看作是流量和IP失靈之下視頻平臺進行拉新、留存會員的一次內容創新,顯然低估了它的價值,“硝煙”背后指向的是移動互聯新技術下新的內容觸達形態、用戶觀影的新需求,以及由此帶來產業的諸多變革可能。
業界最看好互動劇的是它實現了影視和游戲“破圈”,讓內容和觀眾的連接有了新形式。互動劇將傳統影視中“凝神觀照”的觀眾拉入劇情“可以像導演一樣決定主角的命運”,“觀”劇在操作意義上成為“玩”劇,帶有強烈的游戲性。隨之而來的追問是,“互動”價值早已被游戲證明,那么互動劇的價值在哪?
互動劇和互動游戲實質上是兩種不同的內容創造模式。雖然都是提供交互,游戲的本質是競技,游戲中的交互是為了獲得更好的操縱感,并決勝于終點,如冒險類游戲《底特律:變人》就有多達1000多個故事分支,還可以查看自己的選擇和全球數據、好友數據的對比。而互動劇的交互是為了體驗人物關系的變化與故事的變化,交互只是形式,因選擇而與角色共情的沉浸體驗才是目的。換而言之,游戲講求的是“好玩”,互動劇講求的是“好看”,核心在“劇”而不是“互動”。因此,互動劇對于故事邏輯和人物邏輯有很高的要求,優質的互動劇應當是一個“故事反應堆”:用戶的每一次選擇促成對內容進行一次新的“創作”,這就要求劇本在交互性的追求上應有所克制,只有對情節有推動,或者有反轉的地方才進行設置,這或許能部分解釋互動技術相當純熟的《黑鏡:潘達斯奈基》豆瓣評分僅6.9分,不少網友給出“形式大于內容”的評價。
互動劇在保持敘事結構、角色性格的完整性和觀影的流暢性等方面迥異于游戲,目前雖然還未出現標桿性的作品,但影游“破圈”表象之下找準互動劇的價值定位,無疑是開拓這一內容“新賽道”的關鍵點。
敘事的不確定性給劇作增添新的魅力
傳統形態的內容,無論是小說、漫畫還是影視,內容與用戶的關系始終是單向、線性的,用戶對內容并沒有較大的選擇權。而互動影視內容的出現,恰恰將選擇權交給了觀眾,讓觀眾能夠通過自主的選擇沉浸于劇情之中,更深程度地代入角色情感,從而最大限度地打破傳統影視內容的觀看模式。
互動是人類的本能需求,互動劇讓觀眾參與劇情,體驗不確定性的結果,非常契合習慣自主和追求個性的00后年輕人的需求。但參與并不意味著“心想事成”,而是得承擔人物“更真實”的命運,在《他的微笑》中,女主角千鳥稍有不慎,就會迎來“組合未能出道,被迫辭職”的命運;而《黑鏡》中,主角在夢中回到童年,如果選擇“與母親一同坐火車回外祖父家”,主角就在現實中平靜地死去并直接劇終,看劇變成了一次小型冒險。劇情的很多改變產生于細節,而觀眾的選擇不同觸發的故事后續也大不相同,正是這種命運天定與自由意志之間的博弈,給觀眾帶來獨特的戲劇張力和感官上的震撼。事實上,不確定、多元化的互動敘事,往往會激發用戶把觀劇當作“迷宮”來解決,有些用戶還會刻意選擇一些不合常理的選項來體驗,互動出一個不同的故事。
互動劇不確定性敘事恰是現實生活不確定性的映射。如《他的微笑》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跟真實生活中職場和戀愛一樣,沒有“標準答案”,一集下來21種選擇17個結局,觀眾經歷了各種不一樣的體驗,仿佛就是生活本身。而人的一生時時面臨很多選擇,有時偶然的選擇會使人生徹底轉彎,有時無論怎么選擇最終結果都是一樣。互動劇的魅力就在于它把觀眾帶到一個比較高的哲學層面,在偶然性與必然性之間進行選擇,體驗愛與犧牲、沖突與理解,讓人意外窺見自己的真實內心和軟肋。
因此,互動劇是順應內容產業交融發展以及用戶不斷升級之需求趨勢下的必然結果。從內容創作者的角度來看,互動影視為內容創作提供了一種新的故事呈現方式,為拓展故事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這是傳統影視敘事手法所不能實現的。
影視互動將成為下一個風口
影視藝術從誕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但是囿于媒介技術的限制,觀眾和故事之間一直有“第四堵墻”,而互動劇是基于手機作為一種交互性媒體來鋪陳故事,在此意義上,互動劇是基于媒介技術而誕生、真正屬于移動互聯時代的“藝術與技術共舞”的內容。目前,互動影視在海外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定的產品形態和市場規模,一些互動佳作頻頻涌現,如《夜班》《底特律:變人》等。可以說,互動影視海外市場,已經逐漸從幼稚走向成熟。
在國內,雖然當下的互動劇還只能提供“Yes/No”的滑屏淺層交互,也未出現爆款,但隨著5G、AI和VR技術的成熟,更多的身體感官與故事人物互動,“進入故事去旅行”將不再是一個奢望,而是一個現實。交互敘事的想象空間遠不止互動劇,若能作為一種底層技術與綜藝、廣告、直播等其他內容產業產生“化學反應”,必將會帶動網絡文娛產業進入一個新階段。
盡管互動劇的未來看起來“很燃”,但走向“風口”的路上仍然挑戰與機遇并存。互動影視內容的制作難度更大,直接可復制經驗缺乏,因此需要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索。首先,內容層面的提升受制于技術發展,目前技術還只能提供分支劇情、畫面信息探索、視角切換等最基礎的能力,更好的實現鏡頭銜接與互動表達、提高用戶體驗等還有待于技術的提升。其次,運營層面制作成本的壓力,多線劇情意味著拍1集相當于拍4至5集的迷你劇,加上后期的播出和營銷,中小型創業公司要進入賽道無疑是困難重重。再次,用戶層面受眾注意一直是稀缺資源,而動輒幾個小時的互動劇,能否吸引更泛在的受眾仍是未知數。因此,行業需要更加專業的多元化人才與更多的資源培育市場環境,是互動影視領域能夠茁壯成長的關鍵。最后,一個新的內容形態必然要有新的監管標準,如何審核與監管既對管理者提出挑戰,也是制作方要面對的壓力。
“互動”不是噱頭,而是深度嵌入劇情的有機組成。雖然,互動影視的發展在不斷深入,互聯網平臺也在不斷嘗試互動內容的制作,不過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局面亟須互動劇找準下一個方向。而目前,互動影視的興起至少給出了一個明確的方向,那就是影視行業正在拓寬視頻內容的邊界。不久的將來,“進入故事去旅行”或將成為現實。
(作者:譚雪芳,系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