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接力 他漂泊十二載終回家
摘要:柏城街道居民王保安告訴記者,他從小和王振華就認識,王振華家兄妹5個,家里條件差。大約12年前,王振華外出就沒和家人聯系過,他的妻兒艱難度日。孫建超告訴王振華,已經給他找好隔離點,等隔離結束就可以回家與父親團聚了。
愛心接力 他漂泊十二載終回家
那一刻,他“撲通”跪在老父親面前,一聲“爹”喊得肝腸欲裂
在高速路口踏上返程路。
這一跪,令人無不動容。
讓愛回家,讓每一個漂泊的游子都能夠早日回家。
□全媒體記者 郭建光文/圖
12年,他一去不回;12年,他妻離子散;12年,他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同一件事——回家。可是,沒想到回家的路如此艱難。3月17日下午5時,位于西平縣柏城街道韓橋社區(qū)的值守卡點,見到緩緩向自己走來的年逾八旬的老父親,55歲的流浪漢王振華趔趄著向前走幾步,“撲通”一聲重重地跪在水泥路面上。他強忍悲慟發(fā)出的“爹,我對不住您!請您原諒我!”令現場的人無不動容。
愛心接力兩省志愿者在行動
“記者同志,我是‘讓愛回家’駐馬店負責人彭占領。安徽方面的愛心志愿者與我們聯系,通報了王振華找家的信息。我們第一時間聯系了西平縣警方,也初步聯系上王振華的家人。”3月16日一大早,一名愛心志愿者撥打記者電話,希望記者能夠與其他志愿者及王振華的家人一同去豫皖交界處把他接回家。
韓橋社區(qū)黨支部書記孫建超了解這一情況后立即準備車輛,打算到安徽把老鄉(xiāng)接回家。與安徽太和警方溝通后,他發(fā)現河南牌照的普通車輛暫時還不能到達安徽。一時間,把流浪多年的王振華接回家的想法擱淺。“振華在外這么多年了,雖然找到但不能第一時間接他回家,無論是我還是他的家人心頭都壓著一塊石頭。”孫建超說。
在王振華的家鄉(xiāng)人積極行動的同時,太和縣“讓愛回家”志愿者也在全力協調,積極行動。
據太和縣“讓愛回家”志愿者陳云介紹,3月16日,太和縣苗為民愛心社大新志愿服務隊志愿者李慶發(fā)現衣衫破舊的王振華在路邊坐著,就上前詢問。王振華說,自己從蚌埠火車站坐車,身上帶的兩萬多塊錢和身份證被人偷走了。
“我得知情況后把他送到派出所。派出所的卜警官了解情況后說,他的腦子清醒,是個正常人。晚上是我給王振華送的飯。我以為他可以在派出所待一夜,但卜警官說不可以。我又為王振華找住處,直到晚上10時許,也沒找到合適的。想來想去,我把他送到胡總鎮(zhèn)我的服裝廠住下了,今天早上我給他買了早點。中午,志愿者王影為他量了體溫,送他一副口罩,我給他買了雙鞋子和襪子,王超給他買了板面和馓子。”李慶的講述令人心里非常溫暖。
經過多方協調,大家決定把王振華送到距離豫皖交界的太和三角元高速路口,把王振華交給家人。
步行回家他走了整整15天
日前,安徽省的一名好心人通過網絡發(fā)布一則消息,稱太和縣大新公安派出所安置了一名來自河南流浪12年的男子。該男子稱家住河南駐馬店西平縣二郎鄉(xiāng)韓橋村,名叫王振華,55歲,離婚,前妻叫孫二勤,兒子叫王紹杰,父親叫王蓮芳,弟弟叫王振文。該男子非常想家。志愿者通過駐馬店警方聯系到他父親得知,他的父親已經80多歲,患有老年癡呆癥,弟弟長年在外打工,王振華的戶口也被注銷。
2008年,王振華離家出走,從此如人間蒸發(fā),杳無音信。原來,他與妻子屬于自由戀愛,婚后育有一子。那年他因與父母生氣出走,其實是想出去打工賺錢改變家中貧窮的面貌。
剛開始他到上海打工,一個多月后來到安徽蚌埠等地,隨著自己打工的老板承包工地改變而流動。他沒有文化,干的都是體力活,一天能賺五六十元錢,白天又累又餓,夜晚輾轉難眠,一想到家徒四壁,草房漏水,妻兒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生活他常常夢中嚇醒。
“我要早點兒攢夠錢回家蓋座房子。”就在他滿懷信心的時候聽到妻子帶著兒子改嫁的消息。這對他打擊很大,從此他意志消沉,四處漂泊。
去年底,他考慮到兒子已經20歲了,就準備拿著自己積攢的2.3萬元錢回家,“一定當面交到兒子手里。這些年我虧欠他太多了!”王振華說。
由于疫情影響,工地沒有開工,他拿到自己的工錢后就想著早日回家。可是沒有返程車輛,所以他滯留蚌埠,因為他常年不回家,老家把他的戶口注銷了。他無法住旅館,沒有身份證也無法存錢,所以一個人拖著行李在大街上流浪。2月25日,他一個人把行李放到廁所門前,方便完出來發(fā)現皮箱被人動過,一檢查發(fā)現2萬多元錢不翼而飛。雖然他報了案,但一時半會不會有結果。
天氣寒冷,沒吃沒喝,回家的念頭尤其強烈,他白天找超市討些餅干等食品,晚上就住在屋檐下。他的手皮膚皸裂,臉被凍傷,戴著一頂老頭帽御寒。
“3月1日,我看著路牌慢慢走,從蚌埠到太和縣整整走了15天,腳都腫了。后來被當地好心人發(fā)現得到救助。”王振華告訴記者。
情暖回家路他終于如愿以償
3月17日,“讓愛回家”志愿者楊愛麗開車幾百公里前去接王振華。她告訴記者,安徽志愿者聯系他們后,她第一時間帶著志愿者陳伍來到西平柏城街道韓橋社區(qū)為王振華開接收證明,然后驅車來到河南安徽兩省交界的太和三角元高速路口接他回家。
看到家鄉(xiāng)人來了,王振華不停地向柏城街道治安主任孫會陽詢問家里的情況。孫會陽告訴他家里準備好了,為他蓋了兩間活動板房。等他養(yǎng)好身體,準備在當地工廠給他找個工作。
安徽太和縣的志愿者為王振華送行,他們帶來食品,不停安慰他:“回去好好孝敬父親,照顧好家。”
經過長途奔波,到了西平縣城,王振華透過車窗看到路兩側桃花盛開,筆直的道路修到家門口,連連說:“不認識了。”
在西平縣柏城街道韓橋社區(qū)的值守卡點,見到緩緩向自己走來的年逾八旬的老父親,王振華難掩悲慟,“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重重地向父親磕頭。他的老父親見狀愣了一下說:“振華,起來吧,回來就好。”父子兩人都流淚不止。
柏城街道居民王保安告訴記者,他從小和王振華就認識,王振華家兄妹5個,家里條件差。王振華十七八歲的時候就喜歡外出,后來結婚生子,再后來就外出與家人失去聯系。
大約12年前,王振華外出就沒和家人聯系過,他的妻兒艱難度日。最后他妻子改嫁,兒子跟隨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兩位老人體弱多病,根本沒有能力照管孫子吃喝讀書。王振華前妻見狀就把兒子接走了。
“他家里只有幾間草房,墻壁裂縫,屋頂漏水,成了危房。他家的情況牽動著當地黨委政府的心,為他家建了兩間活動板房。目前,只有振華的老父親在此生活。”王保安告訴記者,3年前,振華的老母親在對兒子的思念中抱憾去世,他的兄妹想方設法聯系王振華曾經打工工地老板的電話,被告知這個人不在那工作了。王振華連母親去世也沒能回來奔喪。
孫建超告訴王振華,已經給他找好隔離點,等隔離結束就可以回家與父親團聚了。“我們會盡快給你到當地派出所補辦戶籍,今后你打工就不用東躲西藏了。過段時間,你兒子從外地打工回來,你們父子說說心里話,解開心里這塊疙瘩。”聽著孫建超這番語重心長的話,王振華父子點點頭。
“哪里才是俺的家?這里才是。我會好好照顧父親,讓他安度晚年。”面對眾人,王振華的這番話令人動容。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