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哲:依依不舍的鄉土情
摘要:帶領村兩委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大孫村成為平輿縣2019年唯一一個被駐馬店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的市級衛生村…… 在平輿縣射橋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朱英哲帶領駐村工作隊緊緊依靠村級黨組織,立足主業抓扶貧,取得了很好的減貧實績,大孫村貧困發生率從2017年的3.
駐馬店網訊(記者 劉付明 通訊員 王昆明)
“老朱啊!又來換電瓶了?”“您這輛電動車這已經換了第三回電瓶了,車兒早該換啦!”初春的一天,在平輿縣射橋鎮王樓集的修車鋪里,大家熱情地和一個人打著招呼,店里的老板和員工都認得這輛普通的白色臺鈴電動車。這輛電動車已經在大孫村跑了兩年多時間,隨便放到村里的那個角落都不用落鎖,群眾都認得這是駐村第一書記朱英哲的“專車”,是他2017年入村時單位購置的。無論是到縣里、鎮里開會,還是到各自然村走訪,朱英哲都騎著它。
朱英哲,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是駐馬店市黃淮學院網絡運行管理科副科長、講師,駐馬店市十一屆優秀青年科技專家,在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中獲得駐馬店市委、市政府嘉獎。2017年底,他被市委組織部選派至平輿縣射橋鎮大孫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長,連續兩年被平輿縣委、縣政府授予“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后,雖然自己即將屆滿離任,但是朱英哲主動請纓,帶領帶領駐村工作隊快速反應,與村“兩委”干部一道積極投身防控一線。
每一天,他都帶領由村內黨員干部組成的疫情防控黨員志愿者服務隊,帶領黨員志愿者挨門挨戶宣傳勸導,切實提高村民的自我防護意識,并指導他們勤清洗、日消毒;組織人員對外地返鄉人員逐戶登記,嚴控人員流動,勸返外來人員,為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構筑起了堅實防線。此外,朱英哲還充分利用微信群、“村村響”、發放宣傳資料和口喊喇叭等多種形式,將疫情防控知識以最通俗、最接地氣的方式傳達到每個村民,鼓勵各自然村黨員干部組織起來,采取十戶聯防的方法,織密織牢了群防群控防控網。
急群眾之所急,勇當后勤“服務員”。這是朱英哲的真實寫照。疫情期間,為保障群眾基本生活所需,朱英哲等人挨家挨戶走訪登記或微信群匯總村民采購需求,實行統一采購義務派送的方式,既保障了供給,又有效減少了村民外出、疫情擴散蔓延的風險,隔離不隔心的舉措得到村民們的充分肯定。而為了緩解返鄉居家隔離群眾的緊張情緒,朱英哲利用所學心理學知識,積極開展“社會心理服務進村居進社區”活動。與村民通過微信聊天談心,疏解他們內心的壓力,讓他們安心在家,積極配合鎮黨委政府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開始后,朱英哲經多方努力,為大孫村送去酒精消毒劑60斤,84消毒液100斤,解決了村干部燃眉之急。同時,他還積極發動返鄉的愛心人士捐款捐物共抗疫情,極大地鼓舞了大孫村全體村民戰勝疫魔的決心和斗志,大孫村未出現一例感染病例和疑似病例。
看著這片工作和生活了兩年多的土地,看著這些朝夕相處的村干部和熟悉的村民,即將離任的他心中萌起不舍之情。初來時,他借住在村小學潮濕的平房里,群眾文化活動中心和衛生室還未開建,村里大多是泥巴路,村民吃的還是壓井水,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和扶貧車間還未成立和建設。
現如今,不僅所有的自然村都通了水泥路,安裝了太陽能路燈,還修建了游園,安裝了自來水,落實了農民書屋……同時,貧困戶進了扶貧車間就近務工,享受著標準化衛生室帶來的就醫便利,五保戶和危房戶住進了嶄新的安居住房。
兩年多來,朱英哲累計為村里爭取各類資金和幫扶物資15萬余元。組織各類義診服務、健康講座、養種植培訓50多場次。爭取市衛建體委中醫館項目1個,健身器材3套。爭取河南省扶貧專項資金50萬元,爭取射橋鎮游園建設項目2個。幫助村委提升兒童保健、農村婦女“兩癌”普查和健康教育工作,大孫村獲得了2018年河南省“計生協會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帶領村兩委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大孫村成為平輿縣2019年唯一一個被駐馬店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的市級衛生村……
在平輿縣射橋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朱英哲帶領駐村工作隊緊緊依靠村級黨組織,立足主業抓扶貧,取得了很好的減貧實績,大孫村貧困發生率從2017年的3.67%降至目前的0.4%,達到了國定脫貧標準,這些都是最好的見證。
然而,大孫村還有20名貧困人口沒有脫貧。朱英哲和村干部一起因戶施策調整了脫貧規劃、因人施策疊加了幫扶措施,分類分人進行了精準幫扶。在疫情期間,朱英哲更是抗疫情不忘脫貧攻堅,持之以恒抓好減貧工作。給貧困戶制定了2020年幫扶計劃、大孫村產業經濟發展規劃,幫助村里完成了8.8公里新建村級公路項目申報、2020年貧困群眾公益崗位申報。
就在前不久,朱英哲還組織駐村工作隊對全村38名貧困家庭學生因疫情在家網課學習情況進行了全面的摸排,排查出2戶貧困家庭的沒有手機無法正常學習。經過多方奔走協調,為他們解決了2部手機,減免了網絡流量費用,切實做到停課不停學, 詮釋了“不讓一個孩子落下”的教育精髓。兩年多來,大孫村減貧工作踏實有序推進,持續做到脫貧攻堅不留一戶、不落一人,共奔小康。作為一個18年黨齡的共產黨員,他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駐村第一書記的忠誠和擔當,無愧于“第一書記”這個光榮稱號。母親遠在外地未能照顧,孩子茁壯成長未能陪伴,妻子壓力太大未能幫忙。然而,朱英哲雖然對父母和妻兒滿懷內疚,卻也不后悔自己當初的決定,他認為自己能參與到脫貧攻堅這一偉大事業,偉大工程、偉大戰役中來,是一生中最正確的選擇。這段經歷將成朱英哲人生中一段最精彩的歷程,猶如一座高聳的燈塔,不斷指引著他砥礪前行。
責任編輯:楊濤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