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沿河生態廊道建設啟動 打造綠色生態帶
摘要:對具備條件的大運河主河道(除城市建成區外)有水段兩岸各1000米范圍內,優化濱河生態空間,實施濱河防護林生態屏障工程,在沿河兩岸集中連片植樹造林,增加綠化植被,提升綠化質量。在廊道的重要節點,增加廊道綠化寬度,提高綠化標準。
未來3—5年內,河南大運河將舊貌換新顏。3月8日,記者從省林業局獲悉,河南大運河沿河生態廊道建設已于近日啟動,我省將加強沿大運河護岸林、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農田林網建設,構筑大運河生態安全空間,打造山水秀麗的綠色生態帶。
河南大運河主河道總長度686公里(其中有水段267公里),包括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永濟渠、京杭大運河會通河三部分。此次生態廊道建設的實施范圍為大運河經過的洛陽、鄭州、開封、商丘、焦作、新鄉、鶴壁、安陽、濮陽等9個省轄市40個縣(市、區)。
生態廊道建設規劃年限為2020—2035年,力爭3—5年完成。對具備條件的大運河主河道(除城市建成區外)有水段兩岸各1000米范圍內,優化濱河生態空間,實施濱河防護林生態屏障工程,在沿河兩岸集中連片植樹造林,增加綠化植被,提升綠化質量。屬于城市遠郊區域的,可規劃建設森林公園、郊野公園等;屬于村莊的,強化自然生態修復和改善;對自然條件良好、生態功能突出的河湖濱岸重點區域,自然生態空間可不限于1000米。
不同河段,建設重點、建設標準有所不同。山區段,對水岸線至第一層山脊可視范圍內的宜林地、無立木林地等,大力實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重在治理水土流失,加強水源涵養,營造以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為主要功能的防護林,建成綠色長廊。平原段,通過新造和更新改造,增加廊道綠化的寬度,在主河道外側各栽植寬度1000米以上樹木。同時,提升綠化的檔次和品位,營造針葉與闊葉、常綠與落葉混交林,實行高中低喬灌草結合,豐富綠化層次,實現廊道綠化向美化、彩化升級,打造“一年四季景不同”的景觀走廊。在廊道的重要節點,增加廊道綠化寬度,提高綠化標準。(記者 陳慧 通訊員 柴明清)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