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遭遇“寒冬” 第一書記解難題
摘要:“寒冬”將過去 希望再燃起 與此同時,售賣的渠道拓寬,預購的訂單越來越多,之前與李剛嶺合作的老客戶也紛紛打來電話,提前向李剛嶺預訂,等疫情結束、禁令解除,立馬來拉鵝。不服輸的李剛嶺說,“無論有多難,堅持就是勝利。
記者 陳司 張建福 王仲華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現在一只鵝至少有七八斤重,可現在飼料跟不上,鵝越養越瘦,還不能出欄,愁人啊!”上蔡縣邵店鎮高李村村民李剛嶺告訴記者。
2月24日,記者在上蔡縣邵店鎮高李村村北李剛嶺的鵝場里看到,數千只大白鵝“嘎嘎嘎”地叫著,村民李剛嶺用農用四輪車拉回場里一車玉米,困擾鵝場飼料問題總算暫時得到解決。
疫情突如其來 創業遭遇“寒冬”
出生于1974年的李剛嶺,是上蔡縣邵店鎮高李村5組村民。沒養鵝之前,他長年在外,干的是人們眼中的高危職業——涂料工。眼看著兩個正在上中學的孩子花銷越來越大,家中的老人也需要照顧,一直這樣在外打工總不是個辦法。
干什么風險小、見效快、效益好呢?李剛嶺想到了養鵝。2019年,李剛嶺在駐村第一書記李佩陽和村“兩委”的支持下,毅然回到村里,在村北租賃10多畝土地,分別建成飼料棚、雛鵝棚、成鵝棚各一座。養鵝場建成了,眼看鵝苗一天一個樣,李剛嶺心里那個歡喜勁兒甭提多開心了。
“去年10月份購進了一批鵝苗,今年1月份又購進了一批鵝苗,總共4500多只,養3個月后就能出欄。一只鵝七八斤重,按照去年的市場行情,活鵝10塊錢一斤,兩批鵝出欄后,就能把借親戚的錢全部還上。”李剛嶺心里盤算著。
然而,讓人始料不及的是,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各地紛紛出臺關閉活禽交易市場的政令。這令剛剛踏上自主創業路的李剛嶺一下陷入了“寒冬”。
養這么多只鵝,光飼料一天就需要一噸半,之前囤積了一部分花生秧,存放在臨近的石佛村,現在疫情防控期間,封村封路,根本就進不去,更別說拉回來。鵝吃不飽就不長肉,李剛嶺被逼得沒辦法了就把家里的麥苗割了一茬來喂鵝,但也只能應付幾天。
第一書記出手 眾鄉親協力濟困
眼前的形勢不容樂觀,再熬下去就是“死局”。
李剛嶺想到了村里的第一書記李佩陽,找她幫忙或許能有解決的法子。
連日來,為疫情防控忙得不可開交的李佩陽在聽完李剛嶺的求助之后,馬上幫助李剛嶺進行分析,眼前最嚴重的問題是解決飼料,活鵝的銷售流通必須要等到疫情消退、禁令解除之后。李佩陽主動出面和石佛村干部、群眾多次溝通、協調,對方終于同意在做好疫情防護的前提下,允許李剛嶺夫妻倆帶著打糠機到石佛村打料,打完料以后再拉回去。有了這批料,暫時解了燃眉之急。以前一天需要一噸半的飼料,現在飼料緊缺,一天只能喂1000多斤,基本上能保住鵝的命。解決完眼前的問題之后,李佩陽又找到了村里的種糧大戶,幫助解決飼料的缺口。有李書記幫忙牽線,鄉親們紛紛伸出援手同意先賒給李剛嶺玉米救急。
解決了飼料問題以后,李佩陽主動聯系朋友幫忙推銷,幫助李剛嶺尋求售賣渠道。至目前,南陽、鄭州等地的客商愿意預訂李剛嶺家的鵝,等疫情消退、禁令解除之后,將會按照市場價格大批量購買。
“寒冬”將過去 希望再燃起
與此同時,售賣的渠道拓寬,預購的訂單越來越多,之前與李剛嶺合作的老客戶也紛紛打來電話,提前向李剛嶺預訂,等疫情結束、禁令解除,立馬來拉鵝。
隨著防控效果越來越穩固,眼前的問題也得到有效解決,近來李剛嶺的心越來越敞亮,越來越有信心。
“我原以為就這么栽了,一下子投進去快30萬塊錢,要是真栽了,我的家也就完了!”不服輸的李剛嶺說,“無論有多難,堅持就是勝利。李書記幫我解決了最難的問題,鄉親們也給了這么大的幫助,我現在最大的愿望是疫情早日過去,鵝場越來越紅火!”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