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緣·鏡中花——洛陽瓷枕、銅鏡展”走進駐馬店
摘要:洛陽出土的瓷枕色彩鮮明、題材多樣,具有十分廣泛的影響。洛陽地區出土的銅鏡以戰國鏡、兩漢鏡和唐鏡為最多,這恰與中國銅鏡的發展軌跡相吻合。因此,研究洛陽銅鏡的歷史,可以發現它和中國銅鏡的歷史演變是一致的,進一步說明了洛陽銅鏡的發展是中國銅鏡發展的縮影。
205余件(組)文物在市博物館展出 65件藏枕講述關于枕的記憶
□全媒體記者 張瑞芳
本報訊 2020年新春佳節即將來臨,為豐富市民的春節文化生活,1月19日上午,市博物館特別展出“枕上緣·鏡中花——洛陽瓷枕、銅鏡展”。
這次“枕上緣·鏡中花——洛陽瓷枕、銅鏡展”是繼2018年駐馬店市博物館與洛陽文物考古研究院曾經合作成功舉辦“盛世唐風——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唐三彩特展”、“王城春秋——東周洛陽文明展”后的又一次合作。
據了解,此次展覽共展出205余件(組)文物,均為洛陽地區歷年出土的代表性文物。其中65件藏枕,以瓷枕為主體,將枕的歷史、枕上詩書畫、枕上故事和枕中技藝向觀眾娓娓道來,講述那些湮沒已久的關于枕的記憶。枕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它承載了人類各個時期不同群體的文化心理、價值觀念、審美情趣及風俗習慣。不同時代的枕都呈現出它獨特文化特質和藝術魅力。洛陽出土的瓷枕色彩鮮明、題材多樣,具有十分廣泛的影響。
本次銅鏡展,精選了洛陽地區出土的歷代精品銅鏡,集中展示洛陽古代銅鏡的發展歷程,展現歷朝歷代的銅鏡制作工藝和藝術造詣。洛陽作為華夏著名古都,地處中華民族文化搖籃的腹地,曾有十三個朝代先后在此建都。新中國成立以來,洛陽地區先后出土了數以千計的銅鏡,其中不乏許多模范規整、鑄造精良的珍品。這些銅鏡自戰國、兩漢,歷經曹魏、西晉、北魏、隋、唐、五代,一直到宋、元、明、清,綿延不斷,代代均有。洛陽地區出土的銅鏡以戰國鏡、兩漢鏡和唐鏡為最多,這恰與中國銅鏡的發展軌跡相吻合。因此,研究洛陽銅鏡的歷史,可以發現它和中國銅鏡的歷史演變是一致的,進一步說明了洛陽銅鏡的發展是中國銅鏡發展的縮影。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洛陽出土的不同時期銅鏡,以其各不相同的特點反應出朝代的興衰、歷史的更迭。透過這些精美的銅鏡,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歷史的發展進程,感知時代的脈搏。
這次銅鏡展設在博物館二樓,今日起至4月20日免費向公眾開放。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