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全國絕大多數醫療機構 藥品最高降幅達96%?
摘要:2019年9月國家藥品集中采購時,原研藥中標,同規格的藥品,價格從原來的每盒91.目前,“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改革的成功經驗,也拓展到了“高值醫用耗材”領域,安徽、江蘇等一些地方正在試點。
山西省清徐縣大北村村民岳樂保和老伴,都是多年的高血壓患者,需要常年服藥。2019年12月1日,到鎮上的衛生院門診就診開藥時,他發現吃了很多年的馬來酸依那普利片降壓藥,由原來的每盒25.02元,降成了8.93元,省了不少錢。
之所以藥價降了下來,是因為自2019年12月1日起,山西省開始執行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的新政策,通俗來講,就是國家組織全國各地的多個醫療機構,組成采購聯盟,帶量采購,“團購”藥品,以量換價。
其實,不僅是岳樂保,也不僅在山西,最近全國范圍內很多患者到醫院看病時都發現,有一些藥品價格比原來低了很多。這背后的原因就是,繼2019年4月“4+7”11個城市的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實施之后,最近在全國擴大試點范圍。這個范圍包括全國所有的公立醫療機構、軍隊醫療機構,醫保定點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也可自愿參加,可以說涉及全國絕大多數的醫療機構。這一政策,目前已經在全國各地落地。
國家啟動藥品采購改革明確量和價的關系
根據2019年9月公布的第一批國家帶量采購藥品名單,涉及25個藥物品種,與聯盟地區2018年同種藥品最低采購價相比,藥價平均降幅為59%。
藥價是怎么降下來的呢?關鍵在于藥品的量、價掛鉤,而在此前,量和價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脫節現象。
在聯盟集采之前,各省都已經有藥品采購平臺,醫藥企業的藥品中標后,按說應該進入這樣的一個流程:藥品中標、進入醫院、臨床使用、及時回款。但實際操作中,由于藥品招標時往往只明確招標價格,對采購數量并不明確,這種情況下,藥企即便中標,要達到實際的銷售量,還得跟以前一樣,需要醫藥代表等營銷人員做“工作”。
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史錄文說:“由于沒有徹底地把中間環節切掉,(醫藥)企業仍然還需要配更多的營銷人員,讓營銷人員去做工作才能保證這個(賣藥)量。”
量價不掛鉤,就導致帶金銷售依然是醫藥銷售的主要模式。以2017年和2018年為例,多家上市藥企的公開財報顯示,銷售費用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占到了總營收的50%以上。不合理的中間環節,都附加在藥的價格上,成為藥價“虛高”的重要構成元素,帶金銷售也備受詬病。
在這個背景下,國家啟動改革。2018年11月,《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方案》出臺,這個方案最大的特點在于明確了量和價的關系。
首先,帶量采購,總量巨大。團購上升到國家級,聯盟的各個醫療機構,會拿出自己總用藥量60%~70%的份額;接下來,保證用量,招采合一。招標后,使用端,也就是醫院等醫療機構必須完成自己承諾的用藥額度;帶量采購、以量換價。不僅如此,最后,保障回款。合同簽訂后,醫保基金預付30%的貨款,同時監督最終回款。
在這樣的制度設計下,藥品采購、使用、醫保支付、貨款結算形成了閉環,中間不合理環節被取消。
量價掛鉤,采購方以量換價、醫藥企業以價換量。對醫藥企業中標的要求是:報價不能高于歷史最低銷售價格,同種藥品,在保證質量和產能的前提下,報價低者中標。
制度設計出來,迅速進行試點。自2019年4月,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4個直轄市,以及沈陽、大連、廈門等7個副省級城市,加起來是11個城市,也就是俗稱的“4+7”試點。
讓更多好藥新藥造福民眾
國家醫療保障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司副司長丁一磊說:“通過這些城市的試點,蹚出一條改革的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這樣可以在全國范圍內迅速地推開。”
2019年9月,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全國擴圍的公開招標。一家醫藥企業,有5個品種以最低價中標。
某制藥集團副總裁鮑海忠說:“盡管是價格在大幅度下降,但是對企業而言,由于有量的保證,也會有效降低企業的營銷費用,這一切應該說都為企業的正常生產的這種經營,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山西太原市民王潤保是冠心病患者,需要長期使用抗血栓原研藥——硫酸氫氯吡格雷片。2019年9月國家藥品集中采購時,原研藥中標,同規格的藥品,價格從原來的每盒91.7元降到了17.81元。
老百姓得到質優價廉的藥價實惠,醫藥企業得到用量保證,二者其中的關鍵環節醫療機構,可以說是改革效果的關鍵所在,又該如何保障其積極性呢?
根據制度設計,現階段,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收支形成結余的,可按照“兩個允許”:允許醫療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的要求,統籌用于人員薪酬支出。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院長趙國光說:“在醫生的診療過程當中,含金量最高的是醫生的經驗和醫務人員的本身的勞動價值。實際上這個水分擠出來是調高它,使醫務人員受到鼓舞。整體來說能夠促進醫院的一個合理的、有效的、長久的發展。”
在醫療機構和醫生們看來,這種制度設計,體現出了對醫生勞動價值的尊重,真正促進了從以藥養醫,向以技養醫的改變。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宋海慶說:“通過這次改革,其實很多(醫事)服務的價格實際上是上來了,那應該更多去通過服務來獲取利益,在這種導向下,其實醫生還有什么糾結呢?”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藥醫學部主任、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副主任張蘭說:“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在使用這個藥的時候,就是只會關注這個藥品,它對于疾病治療的價值,而不會摻雜任何其他的因素,所以這個藥物在臨床使用,就會更加合理,對健康的促進,我覺得可能更加回歸它治療的本質。”
據了解,下一步,還將會有更多的品種進入藥品集中采購范圍。改革的目的,不僅僅是價格,更是要擠出藥品采購中的不合理環節。通過改革,患者能用上質優價廉藥品,醫院會更加注重以技養醫,醫藥企業會更加注重創新轉型。如此形成良性循環,就會節約更多醫保資金,讓更多好藥新藥為民眾服務。
目前,“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改革的成功經驗,也拓展到了“高值醫用耗材”領域,安徽、江蘇等一些地方正在試點。(據央視)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