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媽媽”跨越34年的相見
摘要: 馬杰的大哥告訴記者,這些年來,他們從沒放棄過尋找馬杰,山西、湖北、安徽……只要有疑似馬杰的消息,不管多遠,他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去求證,為的就是能早一天讓馬杰回到家人身邊。“我趕緊聯系馬杰的家人,告知他們有疑似馬杰的信息,要進一步通過DNA比對,確認身份,可是老太太并不相信。”
□全媒體記者郭建光文/圖
馬杰與母親。
愛是一道光,把現年43歲的馬杰的人生照亮。2020年1月1日,新年的第一天,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這個失散了34年的游子終于可以伏在老母親張香菊肩膀上痛快地哭一場了。
9歲被人販子從老家騙走,然后逃走,四處打零工為生。沒有家庭,沒有兒女。他的人生從此拐向了岔路,而他找家的急切愿望從不曾熄滅。
即使睡在堅硬的鋪板上,即使很多時候吃不飽飯,睡不好覺,即使他陰差陽錯地來到鄭州,站在鄭州市二馬路附近的立交橋下攬活,也從未放棄找親人的愿望。可是誰又知道,他攬活的地方距離自己在鄭州創業的哥哥們只有10公里的路途!
近日,汝南縣東官莊鎮官莊村丟失30多年的馬杰找到的消息像長了翅膀,婦孺皆知。鄉親們回憶著馬杰小時候的事兒,紛紛感嘆這是一個奇跡。
“馬家人找這娃兒苦得很,他娘的眼都要哭壞了!老馬臨走也沒能見上這個幺兒!”鄉親們發自肺腑的話,折射出這家人這些年不平凡的歷程。
幾塊月餅誘使9歲的他離開了親人
1985年農歷四月十八,正是收麥子的時節。東官莊鎮官莊村的老馬一家老老少少趕去收麥子,一不留神,小兒子馬杰不見了。
“那天,我被一個女的拿的五塊白色小月餅騙走,我記到現在。”馬杰告訴記者,吃著月餅,他跟著這個女的來到火車站,女的說要給馬杰買雙鞋,讓馬杰等著她,然而這么一等就是3天。
“我實在太餓了,就進了火車站,扒上火車來到湖北。”馬杰說。
從此,馬杰過上了流浪的生活。3年多,他以地為席,哪里避風晚上就睡到哪里,平日里,他靠撿瓶子度日。
大概12歲的時候,有一天,他在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一個山溝里,被兩名男子帶到一戶人家里收養。
“干爹對我還行,干娘不好,老打我頭。”一年后,馬杰不堪干娘的虐待逃出了這個家,又開始了漫長的流浪生活。
16歲,馬杰開始找家,由于沒有身份證,他成了“黑戶”。流浪的這些年,他去過南陽、駐馬店、洛陽、鄭州,還去過廣東、廣西。
沒有文化、沒有身份證,更沒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原本應該讀書上學的年紀,他只能做最苦最累的活兒,甚至幾度靠撿垃圾為生。
二馬路立交橋下等待奇跡開花的時刻
在熙熙攘攘的鄭州市二馬路附近的立交橋下,這些年來,每天一大早都會站滿等活的務工者。他們面前的地上會擺著一張張用硬紙板做的簡歷,上面寫著自己會的技能等信息。而馬杰近些年來便一直在這里一邊等活打零工,一邊尋找家人。
馬杰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只記得自己的父母和幾個哥哥的名字,憑著有限的信息,他這些年一直在努力尋找著自己的家人,卻一直沒有什么進展。
位于鄭州市人民公園西門附近的一處低矮樓房里,馬杰和另一位工友一起花了300元錢租了一間房子。
馬杰告訴記者,由于沒有身份證,房子是工友出面租的,屋里除了一張床和做飯用的鍋碗瓢盆外,沒有什么像樣的家具。
在馬杰的口袋中,一直裝著一疊尋人啟事,上面寫著父母和哥哥們的名字,這些年他不論到哪兒都會找機會向路人發幾張。
34年來,馬杰從未放棄尋找家人的念頭。馬杰被拐時并不記得自己村莊的名字,便只能逢人打聽哪個地方有一個靠近一條河、離鎮上不遠的村莊。
“我認識馬杰有近20年時間了,他很實在,這些年我們都知道他一直在尋找家人,把賺的錢也都來尋找自己親人的路上了。”王北京是馬杰的工友,這些年他沒少照顧這個小兄弟。
和王北京一樣,作為工友的姚國志這些年也在背后默默支持著馬杰尋親,姚國志在拉來一些活后,會叫上馬杰一起跟著他干,時常接濟一下馬杰,逢年過節也會給他送些衣物等。
“我是2011年時與駐馬店一個馬姓人家取得聯系的,當時了解到他們家的孩子丟了,名叫馬杰。”“寶貝回家”志愿者小濤告訴記者,這些年他一直在跟進此事,也滿心期待著為馬杰找到家人的那一刻。但因為馬杰丟失的時間太久了,他的家人也并沒有提供太多信息,因此希望變得越來越渺茫。
2019年9月,姚志國將馬杰的尋親信息發到網上,這條尋親信息中寫有其幾個哥哥和父母的名字,與志愿者小濤之前所發布的一條尋親信息高度吻合。“除了父母的名字不符外,馬杰提供的幾個哥哥的名字和這條尋親信息中丟失孩子的駐馬店馬姓人家三兄弟名字是一致的,雖然名字中有些字不對,但音都是對的,當時我們就推斷他們應該是一家人。”“寶貝回家”志愿者協會河南負責人說。
一切的轉機都在馬杰工友的這條尋親信息發布后成為現實。
心急如焚 父親臨終也沒能見他一面
其實馬杰在尋找親人的同時,他的家人也在四處找他。不巧的是馬杰一直在駐馬店北邊的城市找,而他的家人則以為他被拐到了南邊,一直在南陽、信陽等地尋找。在尋找馬杰的過程中,他的父母也將馬杰唯一的照片弄丟了。
“小杰不見了,我瘋了一樣找啊找,整夜整夜睡不著覺。那時候不像現在,我們四處打聽,有一點信兒,家人就趕緊過去問。中間被騙過很多次……后來再有人跟我說,有人找到了我小兒子,我都不敢信了。”張香菊告訴記者,“不知道這么多年,他吃飽沒有,過得咋樣?”
馬杰的父親于15年前去世,臨終前,老爺子看向門口,嘴里嚷著:“小杰,你咋站在門口,你咋不進來看看你爸?”
想起老伴兒臨終前都沒有找到小兒子馬杰,心里想著嘴里念叨的都是他,張香菊泣不成聲:“找不到馬杰,我就算死了,也閉不上眼!”
馬杰的大哥告訴記者,這些年來,他們從沒放棄過尋找馬杰,山西、湖北、安徽……只要有疑似馬杰的消息,不管多遠,他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去求證,為的就是能早一天讓馬杰回到家人身邊。
2011年,馬杰的舅舅將馬杰的信息傳到網上,“寶貝回家”尋子網的志愿者小濤看到后留了意,通過各種渠道挖掘馬杰的信息。2019年10月2日,他接到另一位志愿者的消息:馬杰可能找到了!
“我趕緊聯系馬杰的家人,告知他們有疑似馬杰的信息,要進一步通過DNA比對,確認身份,可是老太太并不相信。”小濤說,他理解張香菊。幾十年間屢次被騙,雖然老媽媽尋子心切,但是年紀越大,越承受不了認親失敗后再次陷入絕望的打擊。
家人不斷地勸說,加上張香菊本身對尋子的執念,她還是同意了,通過提供樣本,與馬杰進行DNA比對。
2019年11月,第一次的比對結果出來,顯示張香菊和馬杰確為母子。考慮到馬杰的父親已經去世,單親源的樣本比對可能會存在誤差,“寶貝回家”尋子網本著謹慎的原則,又一次對樣本進行了比對。
“去年年末第二次結果才出來,顯示兩人為親生母子無誤。”小濤趕緊通知了馬杰的家人。
一聲“媽媽” 跨越34年的相見
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媽!媽!媽!”對于馬杰來說這聲聲呼喚來得太遲太遲。
1月1日上午10時,馬杰乘車來到了母親張香菊所在的酒店門前。車剛停穩,馬杰快速向張香菊奔來。張香菊睜大眼睛,一手拉著馬杰的胳膊,另一只手顫巍巍地撫摸著馬杰的臉。馬杰把頭偏過去,讓母親看自己左耳朵旁的小肉球。
“小杰!小杰!”張香菊緩慢又悲慟的聲音傳到在場每個人耳中,30多年的期盼,此時此刻化作對兒子一聲聲熱切的呼喚。馬杰抱住母親,老人一下癱坐在地上。“媽!我是小杰!”馬杰此刻也是眼含淚花,緊緊抱住自己日思夜想的老母親。
看著思念了30多年的兒子站在自己面前,馬杰78歲的母親也哭成了淚人,她眼中噙著淚水關切著詢問馬杰這些年是怎么過的,并伸手查看馬杰小時候摔倒時胳膊上留下的一個疤痕。
“老家是啥樣我真記不起來了。趁著春節一定回去看看,再到俺爹墳上燒香磕頭!”人到中年的馬杰沐浴著濃濃親情,他從此作別了孤苦無依的流浪生活,迎接他的必將是越來越好的明天!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