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堅守詮釋最美愛情
丈夫癱瘓二十三載
她用堅守詮釋最美愛情
“不求大富大貴,但求家人都在”
□見習記者王冰之文/圖
翻身、按摩、擦洗、喂飯……這是張麗23年來每天都要做的事。1月5日,一個風雨交加的周末,記者來到平輿縣萬金店鎮上的一棟老房子里,59歲的張麗正滿臉溫柔地喂丈夫吃飯。她說:“只要我還能動彈,一定會把老頭子照顧好。”
飛來橫禍 她獨自撐起一個家
1997年7月1日,在舉國歡慶香港回歸的時候,一場悲劇降臨張麗家。38歲的丈夫李新國在下鄉賣菜途中遭遇車禍,致高位癱瘓,從此臥床不起,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這給原本幸福的五口之家帶來了滅頂之災。看著躺在床上不能動彈的丈夫和3個年幼的孩子,踏入婚姻16載的張麗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絕望。
回憶起23年前發生的事,張麗禁不住淚流滿面:“當時送他去醫院時,醫生告訴我,趁早拉回家準備后事吧,活不過3個月了。但我不相信,我不能讓3個孩子沒有爸。”
砸鍋賣鐵,花光家中所有的積蓄后,張麗開始挨家挨戶借錢為丈夫治病,幾百、幾十、幾塊、幾角,張麗借遍了親戚朋友,湊夠一萬多元錢,為丈夫交上了住院費。
當時正值酷暑,為防止李新國肌肉腐爛,張麗按時按點每五分鐘為李新國翻一次身。就這樣不分晝夜,不畏炎熱,張麗從死神手中奪回了丈夫。
因為家中一貧如洗,張麗迫不得已,只好讓正上初中二年級的兒子和上小學五年級的大女兒輟學回家,讓在上小學二年級的小女兒繼續上學。張麗告訴記者,為養家糊口,償還債務,男人干得了的她可以干,男人干不了的她也干。每天天蒙蒙亮,張麗把丈夫收拾妥當,揣上兩個饅頭,騎行幾十里路走街串巷,售賣水果、蔬菜及日用品,賺取微薄的收入。
除此之外,張麗還承包了十多畝地,起早貪黑地干農活。為方便照看丈夫,她用廢鐵自制了手搖輪椅。干農活時,就將丈夫帶至田間地頭。
“只要回頭看看他還在,再苦再累都值得。”張麗說。
百般折磨 她依然堅強執著
臥床不起難免情緒不穩,加上外界的白眼與嘲諷,李新國曾多次自殺。談及丈夫多次自殺的經歷,張麗顯得云淡風輕,但那份淡然下掩住的是生活和精神的雙重折磨。
張麗的小女兒李丹告訴記者,有一次母親將父親救回后,抱住父親哭著說:“只要你活著,我就能一直堅強下去。”
“我不想拖累她了,她一個人太難了。我想著我要是不在了,能給她減少很多負擔。沒有我,她會過得更好。”李新國抹著眼淚說。
十幾年的辛勤操勞,張麗不僅身軀日漸佝僂,而且患上了嚴重的疾病。早在2008年時,張麗就發覺胸部酸痛,連抱丈夫坐輪椅都成了難事。當時正值小女兒上大學,張麗沒舍得去檢查身體。直到2015年,3個孩子皆已成家,張麗才去醫院治療已滋生至13個腫塊的乳腺癌。
千難萬險,只為一個完整的家。張麗時常與丈夫聊天,為其舒緩情緒,給他講外面發生的新鮮事,從不將負面情緒帶到丈夫面前。她知道,丈夫已忍受了莫大的痛苦和折磨,其他的,她來承受就夠了。
結發夫妻 恩愛不棄
張麗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丈夫李新國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他激動地說:“我能活下去離不開妻子的悉心照料,我這輩子虧欠她太多了。”
這些年,張麗用自己羸弱的身體扛起了整個家。“嫁進李家的門,就是李家的人。我不求大富大貴,但求家人都在。就算新國癱瘓在床,我也從未想過放棄他。只要他在,這個家就是完整的,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兒。”張麗告訴記者。
張麗,用23年守護丈夫,用真情演繹著人間最美的愛情。她用無微不至的照顧詮釋著“妻子”二字的內涵。
看到他們,記者懂得了什么叫相濡以沫,不離不棄。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