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故事憑什么引發(fā)“中國神話宇宙”想象?
摘要:而在另一部神話小說《西游記》中,楊戩以“二郎神”的名字成為小說中重要的配角。在小說《封神演義》中,元始天尊是鴻鈞老祖座下的二弟子,也是上古三友之一,他負責執(zhí)掌闡教,也是安排姜子牙下山負責封神事宜的推動者。
日前,烏爾善導演的《封神三部曲》先導預告片出爐,再次引發(fā)人們對于“中國神話宇宙”的想象?!斗馍裱萘x》小說成書于明代萬歷年間,與人們耳熟能詳的四大名著相比,它落在文字上的故事并沒有那么精彩。但電影進入商業(yè)大片時代,《封神演義》卻從電影改編角度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
《封神演義》背景是商周交替時代,當時雖然還未有像后世那樣詳細的歷史記載,但有些人物和故事卻通過《詩經》、《尚書》、《史記》等經典流傳了下來,令后人可以在此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
《封神演義》的故事和人物是在話本、評彈等藝術形式的積淀和發(fā)揚中逐漸成型的。神話魔幻的設定,基于中國民間傳統(tǒng)文化,有其厚實的心理基礎。從電影改編角度來看,這種設置讓天馬行空的想象有了施展的空間,同時也令作品帶有某種穿越時空的魅力。
除了完美扎實的神話世界觀,“封神”故事之所以能夠引發(fā)“中國神話宇宙”的想象,根本還在于它擁有數量繁多、經歷各異、特點鮮明的人物。
接下來,我們將詳細解讀《封神三部曲》先導預告片中出現的主要人物,看看他們到底有什么魔力,以致于可以流傳千年。
姜子牙——新秩序的建立者
小說《封神演義》中的姜子牙,是一個修仙四十年而被認定為無法成仙的普通人,他奉元始天尊之命下山封神,并帶著“鳳鳴岐山,周氏當興”的囑托,幫助西岐推翻商紂王的統(tǒng)治。
普遍認為,姜子牙的原型正是《史記》中提到的齊太公呂尚。司馬遷在《齊太公世家》一文中詳細記載了呂尚的故事:呂尚年老,垂釣于渭水之濱,遇見西伯侯姬昌,拜為“太師”(武官名),尊稱太公望,成為首席智囊,輔佐姬昌推翻殷商,建立周朝。
可見,無論是小說中,還是歷史上,姜子牙都是新舊時代交替時期的關鍵人物,是新秩序的建立者。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新秩序的建立者”從來都是被人崇敬且自帶光環(huán)的,姜子牙自然也不會例外。
商王殷壽——舊時代的掘墓人
在小說《封神演義》中,商王殷壽是最大的反派,與妖妃妲己一起,不斷拉低為王為后的下限,制造了一系列血案、慘案,令整個殷商王室眾叛親離,陷入絕境。
與姜子牙一樣,商王殷壽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司馬遷在《殷本紀》中為其作傳,稱他為帝辛。帝辛天資聰穎,有口才,行動迅速,接受能力很強,而且氣力過人,能徒手與猛獸格斗。
然而再強大的個人能力,也無法扭轉他作為“末世之君”的命運。他生來就是舊時代的掘墓人,無論再怎么努力,都無法挽回敗局,于是那些“努力”,都成了“作惡”。
西伯侯姬昌——賢君的典范
在小說《封神演義》中,西伯侯姬昌面對殘暴紂王時忍辱負重不怨天尤人,對待姜子牙等有才之人時謙虛真誠禮賢下士,在雷雨之中收留孤兒雷震子,將他認為義子,仁愛有加。他是跟紂王剛剛相反的人物。
而在司馬遷的筆下,西伯侯姬昌“拘而演周易”,除了在學術上的成就,在政治上也有著十分突出的能力,他奠定了后來周王朝早期君主親政愛民的傳統(tǒng)。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老夫子終其一生,推崇“文王之治”。
周文王姬昌早就已經超越了一個角色,或者一個歷史人物,事實上,他是傳統(tǒng)之下的君王典范。
姬發(fā)——天生的王者
在小說《封神演義》中,姬發(fā)是最后的王者,他出生富貴,德才兼?zhèn)?,在姜子牙和眾將的輔佐之下,上承天命、下應黎民,開啟了周代八百年的統(tǒng)治。
歷史上的姬發(fā),要比小說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他都有著十分卓越的成績。最突出的事跡,包括孟津觀兵、武王伐紂、滅商建周,是名副其實的一代政治家。
如果周文王是君王的道德典范,那么周武王就是君王的行為典范。
申公豹——誤入歧途的失敗者
在小說《封神演義》中,申公豹是姜子牙的前師弟,也是一個自帶污點出場的人物,他處處與姜子牙做對,憑借著高超的法術和雄辯的口才,籠絡了一大批人追隨他的左右。
申公豹和姜子牙,像是一對反義詞,二人言行處處形成對照,彰顯出是非、對錯、善惡、區(qū)直的分別。
申公豹并無歷史原型可以追溯,但是不難想象,在新舊秩序交替的時代,并不缺乏這樣的人。他們一樣有著“建立新秩序”的理想,可是卻用錯了手段,估錯了人心,成為誤入歧途的失敗者。
姜王后、伯邑考——末代亂世的犧牲品
在小說《封神演義》中,姜王后是商紂王的原配王后,為人賢良淑德,并育有殷郊、殷洪兩個兒子。在商紂王逐漸倦怠于朝政的過程中,她多次加以勸誡,最終因為開罪于妖妃妲己,被剜掉一只眼、炮烙了雙手并最終屈死。
伯邑考生性敦厚,且以孝行聞名。為了營救被紂王監(jiān)禁的父親,他帶三樣異寶獻給紂王,但卻最終因為沒有迎合妲己而慘遭誣陷,最終被割去四肢、萬刃剁尸。
無論是姜王后,還是伯邑考,他們身上最大的特點就是善良,他們不惜犧牲自我,勸善君王,護衛(wèi)父兄。是他們的犧牲,喚醒了親人們反抗的決心。
殷郊——搖擺不定的凡人
在小說《封神演義》中,殷郊是紂王長子,在母親姜王后被殺后,與弟弟殷洪一起逃亡,走投無路之際,被官兵抓回朝歌判死刑,后被闡教仙人廣成子救往九仙山桃源洞修道。藝成出師后,奉廣成子之命,下山協(xié)助周武王克殷,在途中得知弟弟殷洪被周軍所殺,轉而決定為弟報仇,加入商軍攻打周軍。
從故事線來看,殷郊是一個搖擺不定的人。但他每一次的搖擺,都有充足的理由。他始終無法像封神中的其他年輕人一樣,為了一個理想堅定奮斗,因為他被肉身倫理困住。
楊戩——傳奇中的戰(zhàn)神
在小說《封神演義》中,楊戩是玉虛宮門下的三代弟子,是十二金仙之一玉鼎真人的徒弟,也就是元始天尊的徒孫,他習得八九元功,不僅能夠各樣改變,同時元神也能夠閑游太虛。在成仙之前,他是一個小小的督糧官,但卻屢立奇功,成為伐紂征程中的智囊之一,他的道術也十分了得,是《封神演義》中近乎完美的角色。
而在另一部神話小說《西游記》中,楊戩以“二郎神”的名字成為小說中重要的配角。在小說中,他逍遙自在且重義氣,雖然有著玉皇大帝外甥的出身,但他卻不與天庭往來,而是“聽調不聽宣”。他仗著一身武藝,在世人需要是出現,在完成任務時隱退。他是戰(zhàn)神,是俗世的傳奇,是夢想的投射。
哪吒——故事中的精靈
在小說《封神演義》中,哪吒是一個重要形象,作者對他前世今生的描寫尤其出神入化,令人驚嘆。哪吒生來異象,年幼時大鬧東海龍宮,殺龍取筋;后因得罪龍王,與父決裂,舍棄肉身,蓮花重塑。成年之后參與封神大戰(zhàn),過關斬將,護周伐紂,一路降妖除魔,守護正義。
在哪吒的故事里,既有繁世人生的糾纏,又有化繭為蝶的超越。他像是住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的精靈,無論你是需要勇氣,還是需要理想,都可以在他那里找到。
元始天尊——大道之神
在道教的人物譜系中,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一,是主宰天界之祖,也是道教“大道”的化身。
在小說《封神演義》中,元始天尊是鴻鈞老祖座下的二弟子,也是上古三友之一,他負責執(zhí)掌闡教,也是安排姜子牙下山負責封神事宜的推動者。
作為一個真正的神,元始天尊正式出場的機會并不多,然而他的名字卻無處不在——這大概就是神的真義。
以上便是《封神三部曲》先導預告片中出現的人物, 這些人物在歷史和傳說中演變,背負著中國人不朽的文化想象。我們期待在電影的世界中看到他們被重新演繹。(文/楊靜)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