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志松:修復人體關節疾病的“工匠”
摘要:在時志松的帶領下,髖膝關節置換手術、肩膝關節修復重建手術等骨科高難度手術在該科常態化開展,造福廣大天中百姓。
□通訊員 李沐佳
從醫30年,他在骨科領域一路研究探索砥礪前行,從一名名不見經傳的住院醫師成長為河南省重點培育學科的主任醫師。他將內鏡下關節微創手術率先引入駐馬店,并帶領科室團隊致力于為關節疾病患者解除痛苦,使復雜、疑難關節疾患的診治變得精準,讓無數骨關節病患者恢復健康。他,就是市中心醫院骨一科主任時志松。
如果把人比作機器,醫生就是機器的修理工。哪個關節磨損了,打開清理碎屑,加潤滑劑,關節壞了,重新換個新的,又能正常活動了。從醫30年來,他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手術10000余臺,可謂是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經他主刀手術的患者中,既有近百歲的耄耋老人,也有幾歲的的天真孩童。他們在時志松的精心治療下,一個個恢復健康。時志松也贏得了無數患者及家屬的肯定和贊譽。
用過硬的技術造福患者
從接收第一個病人起,時志松就對自己有著明確的要求,時刻牢記“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時刻心系患者。穿上白大褂,就要切實履行醫生的職責,最大限度地為病人解除痛苦。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才能切實地做到這一點。
從1989年新鄉醫學院畢業至今,時志松一直在駐馬店市中心醫院工作,平時,他都是在工作中學習,學習中工作。他分別赴德國、北京、上海、鄭州等地進行學習,提高業務技能。30年來,時志松苦心鉆研,勇于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1998~2000年,他參加了中國援埃塞俄比亞醫療隊,為非洲民眾提供醫療服務,為中非友誼搭建橋梁,成為中非友好合作的紐帶。
作為骨科學科帶頭人之一,時志松帶領團隊開展了膝關節鏡下半月板損傷修復,關節鏡下重建膝關節前后交叉韌帶等骨科高難度手術,并積極組織科室的其他醫護人員到全國知名醫院進修學習,鼓勵他們大膽引進新技術并開展技術創新。短短幾年,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如今,骨一科已經發展為專業的骨關節外科、運動醫學外科,并且人人都有一技之長。
治病救人將心比心
一天深夜,一名工人因器械操作不當4個手指被切斷,被緊急送往市中心醫院,時志松立即從家里趕來,為患者做了急診手術,一直到凌晨5點,保住了患者的手指功能。隨后,他和參加搶救的醫護人員一樣,顧不上休息,洗把臉又投身工作崗位中,開始了新的一天查房、坐診、手術……
今年3月,60歲的胡先生因右肩關節活動受限到市中心醫院治療。經過會診,時志松發現胡先生是右肩袖損傷肌腱斷裂,經過充分評估后為患者制定了微創肩關節鏡的手術方案。歷時3個小時,一點點地把斷裂的肌腱縫上。8月復診時,胡先生特意送來一面錦旗以表感謝。在時志松30年的從醫生涯中,像這樣的錦旗,不知道收到了多少面。
“做好工作是我的職責,患者的感謝對我來說是一種鞭策。將心比心,我們要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時志松常說。辛勤的勞動換來豐碩的成果。2018年,骨一科共收治病人1300余名,全年手術800余例。尤其是關節類手術,手術量超過400臺。在時志松的帶領下,髖膝關節置換手術、肩膝關節修復重建手術等骨科高難度手術在該科常態化開展,造福廣大天中百姓。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