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火 村民心里樂
摘要:“有機蔬菜大棚基地基礎設施由公司全額投資,貧困戶以勞動力入股承包大棚,目前已建成大棚2816個,吸引本村和周邊300多戶困難戶承包或打工,每棚蔬菜承包戶年收益1.如今,“種上一個棚,當年就脫貧;
記者 侯偉峰 通訊員 陳遠志
近日,筆者走進泌陽縣泰山廟鎮大寨村,一排排蔬菜大棚映入眼簾,村民們在忙碌地摘菜、運菜,收獲的喜悅洋溢在大家的臉上。
“脫貧致富還要靠自己,我們要出自己的汗、留自己的血,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把大棚蔬菜種得更好。”依靠承包大棚脫貧的貧困戶張保玉,一邊收拾蔬菜一邊笑著說。
原來,幾年前,大寨村的產業還是一片空白,村里不少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隨著黨的精準扶貧工作深入開展,尤其是縣地鐵公司駐村第一書記陳克下派到大寨村,村里發生了新的變化。
駐村后,陳克和村“兩委”經過考察后,在大寨村建立蔬菜基地大力發展產業。于是,陳克帶頭挨家挨戶去做流轉土地工作,村民翻白眼的不少。當時,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了,老人婦女耕種土地力不從心。經過努力協調,抱著試試的心態,很多村民同意了流轉土地。
2016年春,在陳克的協調下,綠谷農業科技公司落戶大寨村,引進了嶄新的蔬菜大棚基地,主要種植西紅柿、辣椒、西蘭花、芹菜、包菜、西瓜等,采用訂單銷售方式,直接銷往各大超市、菜市場,有效地解決了銷售問題,成為當地群眾脫貧增收的好路子。
“有機蔬菜大棚基地基礎設施由公司全額投資,貧困戶以勞動力入股承包大棚,目前已建成大棚2816個,吸引本村和周邊300多戶困難戶承包或打工,每棚蔬菜承包戶年收益1.5萬元。在這里,每個貧困勞動力年均收入不低于2.5萬元。”村黨支部書記常燦介紹。
如今,“種上一個棚,當年就脫貧;賣完兩棚瓜,小車開回家;一戶三棚菜,小樓都能蓋。”這句話在大寨村,人人耳熟能詳,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正在大寨村一步步變成現實。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