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是俺家 農村不比城里差
摘要:該鎮曾多次邀請市、縣城鎮建設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考察,設計、制定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集鎮建設總體規劃》,合理安排村鎮空間和產業布局,科學繪制路口、王老、趙廟、盛樓、萬安等1個萬人社區、1個5000人社區和4個新農村的建設藍圖。
通訊員 張華
已是冬日傍晚,正陽縣永興鎮集市上仍然熙熙攘攘、熱鬧非凡。明亮的路燈下、寬廣的街道上到處都是歡樂的人群,歌聲、舞曲、唱腔、叫賣聲匯成幸福“交響樂”,趕場的、散步的、游玩的人們把笑意寫在臉上,成為一幅現代農村夜生活的美好畫卷。
據該鎮黨委書記管霞介紹,近年來,永興鎮以“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為目標,以“道路硬化、環境凈化、村莊美化”為要求,以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民生活質量為核心,以村莊建設、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強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了農民幸福美好家園,提高了村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指數。該鎮曾先后獲得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村鎮、河南省“清潔家園行動”先進村鎮、全省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先進村鎮、全市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15年,永興鎮趙廟村還被確定為河南省美麗鄉村試點村。
科學繪制美麗鄉村藍圖
早在2008年,該鎮就提出了“10年保先進、30年不落后、50年不遺憾”的科學規劃目標。
該鎮曾多次邀請市、縣城鎮建設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考察,設計、制定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集鎮建設總體規劃》,合理安排村鎮空間和產業布局,科學繪制路口、王老、趙廟、盛樓、萬安等1個萬人社區、1個5000人社區和4個新農村的建設藍圖。
該鎮始終堅持“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的主導思想,不管建設項目是什么,也不管建設單位是誰,都嚴格按規劃審批,確保集鎮、社區建設有序推進。
多策并舉建設美麗鄉村
該鎮以“向上爭取+以地生財+招商引資+金融借貸+社會自籌”的城鎮建設模式,先后籌集資金上億元,建成6.5平方公里,總規劃面積為12平方公里的集鎮。
目前,該鎮先后建成了四縱四橫8條大街和農貿市場、農資市場、果品市場、蔬菜肉蛋市場、服裝家電市場、日用百貨市場、建筑建材市場、廢舊品回收市場8個專業市場,安裝集市公共設施7處,修建鎮區道路18條,硬化道路30公里,鎮區道路硬化率100%;完善了教育、衛生、銀行、電信、電力、車站等各種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健全了市場監管、稅務、派出所、文化服務中心等機構設置,對街道兩側進行了綠化、美化和亮化,新增流動垃圾箱210個,配置了垃圾專用車、灑水車、掃地車等,提升了城鎮品位。
該鎮依托“社區建設、新村開發、土地整理、特色農業”四大平臺,加快構建以鎮區為中心、以社區為節點、以新農村為終端的新型城鎮體系。全鎮成功建設萬人社區l個,5000人社區1個,新農村4個,吸引了本鎮及周邊約1.7萬人入住。全鎮13個村,村村建有黨建綜合服務樓、農民講習所、文化廣場、農家書屋等。去年以來,該鎮實現了公路通村莊、自來水通農戶、安全用電通到家等“五通”目標。
如今,街道寬了、路燈亮了、衛生干凈了、環境優美了,鄉村廣場上大媽們的廣場舞跳得更加歡快了。群眾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
環衛整治清潔鄉村環境
“今年以來,我們村先后8次進行了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組織群眾清理了‘三堆’(雜物堆、土堆、草堆),治理了‘三亂’(亂倒垃圾、亂堆亂放、亂搭亂建)現象,實施了‘三改’(改水、改廁、改圈)工程,美化了‘三口’(村口、路口、家門口)環境,村容村貌得到了全面改善,進一步提高了群眾的生活質量。”路口村黨支部書記楊呈義在縣環境衛生觀摩會上這樣介紹他們的典型經驗。
該鎮把環境衛生整治作為清潔家園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全鎮形成了組織領導、衛生保潔、環境保護、考核監督、獎懲等一整套的工作機制,實行鎮長親自抓、主管領導具體抓、其他領導協調抓的管理體制,抽調人員分片包村、包街道、包路段,任務層層分解、責任落實到人,全鎮衛生保潔運營外包給保潔公司,做到垃圾清理、收集、清運不落地。
以公路沿線兩側、街道、村社的周邊風貌、垃圾、衛生死角等為重點,組織人員進行集中治理,拆除了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筑、戶外廣告牌,治理了流動攤點、車站秩序、校園周邊環境,清理了垃圾死角、砂石、路障及老村莊殘墻斷壁,取締了一批“小散亂污”等企業,全面整治農村“五亂”現象,達到“三無一規范一眼凈”標準。
創新發展建設幸福家鄉
創建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關鍵是“美村”和“富民”。該鎮堅持把創建工作與農村經濟發展相結合,與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相結合,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全面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和滿意度。
以落實地力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和土地平整、“生態鄉鎮”建設等惠農政策為契機,推進農業綜合開發。該鎮先后建起了9萬畝優質小麥基地、7萬畝優良花生基地和80萬袋食用菌生產基地。完成了1000余畝生態林、50萬株樹木的林權制度改革,對呂永路、熊王路進行了綠化和美化,成功培育了王老、路口、趙廟三個市級“生態示范村”。
以產業扶貧為抓手,幫扶貧困戶增收。采取“公司+協會+農戶”“支部+農戶”等模式,全鎮建立了30多家專業合作社,15個家庭農場,8個產業扶貧基地,先后帶動1000余人脫貧致富。
以落實農村惠民政策為切入點,惠及民生。去年以來,全鎮對105戶貧困戶、五保戶、殘疾人戶等困難群體進行了危房改造,發放地力補貼1000多萬元,良種補貼7000余戶。
以改善醫療條件為基礎,保障群眾健康。該鎮投資100多萬元新建了衛生院門診樓,13個村建立了標準化的衛生室,3萬余人參加了新農合,參保率達100%;新農合報銷600余萬元,受益群眾3萬多人次,為1.8萬人進行了免費健康體檢。
以抓好精神文明建設為目的,提升農村鄉村文明。該鎮建強文化陣地,先后舉辦廣場舞大賽、紅歌比賽等,在各村開展評選和表彰“新鄉賢”“好婆婆”“好媳婦”以及文明家庭,進行“孝善基金”發放,弘揚了鄰里團結、孝敬老人、誠信友愛的文明新風,促進了農村團結互助、扶弱濟困、平等友愛、和諧融洽的良好風尚。
如今,該鎮實現了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麗生活的“三美融合”,繪就了農村發展新畫卷。廣大群眾出行水泥路,居住小洋樓,吃的是自來水,開的是小轎車,騎的“不燒油”(電動車),小日子過得美滋滋的。
面對采訪,鄉親們都自豪地說:“美麗鄉村就是我們的家,農村也不比城里差!”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