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那時風華》展現塞罕壩精神
摘要:導演李三林6日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的巡映會上介紹,《那時風華》靈感取自當年“六女上壩”的真實故事:為響應國家號召,六位年輕姑娘主動請纓,放棄高考,懷著壯志雄心毅然奔赴塞罕壩,為祖國的綠色事業奉獻出寶貴的青春年華。在全世界共建美麗家園的大愿景下,塞罕壩給出了鏗鏘有力的中國方案。”
新華社北京12月6日電(記者余俊杰)現實主義題材電影《那時風華》將于12月10日起在全國上映。影片改編自三代塞罕壩人造林、護林、營林的感人事跡,展現了把荒蕪的塞罕壩變成綠色大林海的塞罕壩精神。
據悉,影片《那時風華》講述上世紀60年代,一群以鄭百團、唐學燕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和以蘇鐵為代表的林業工人,懷揣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偉大理想,駐扎進了天寒地凍的塞罕壩。在這里,他們不忘初心、勇擔使命,把不毛之地變成了高原綠洲,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導演李三林6日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的巡映會上介紹,《那時風華》靈感取自當年“六女上壩”的真實故事:為響應國家號召,六位年輕姑娘主動請纓,放棄高考,懷著壯志雄心毅然奔赴塞罕壩,為祖國的綠色事業奉獻出寶貴的青春年華。
“塞罕壩如今的綠水青山來之不易,是數代務林人接力寫下的青春傳奇。在全世界共建美麗家園的大愿景下,塞罕壩給出了鏗鏘有力的中國方案。”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黨委副書記朱傳欣觀影后表示,影片闡釋了中國人內化于心、世代傳承的艱苦奮斗精神。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