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應具備醫療康復能力
摘要:同時,《標準》還提出了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康復活動場所設置率高于90%、社區康復協調員配備率高于90%、殘疾人康復需求調查和服務建檔率大于95%、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滿意度大于80%、殘疾兒童和持證殘疾人接受基本康復服務和基本輔助器具適配的比例均大于80%等評價指標。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聯合印發《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標準》,從組織管理、服務體系、服務內容、評價指標4個方面對各地規范開展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提出要求。《標準》明確,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具備相應的醫療康復能力,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鄉鎮(街道)、居(村)民委員會要配備社區康復協調員,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內要設置殘疾人康復活動場地。
《標準》明確了縣(市、區、旗)黨委、政府和民政、衛生健康、殘聯在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中的職能。其中,衛生健康部門應將社區康復醫療設施、人才隊伍建設納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將康復業務培訓納入基層衛生人員及全科醫師繼續教育;開展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為殘疾人提供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健康管理和康復醫療、護理、咨詢、轉介等服務。
《標準》規定,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內容主要包括康復需求和服務狀況調查、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康復訓練、輔助器具適配、支持性服務和轉介服務6個方面。同時,《標準》還提出了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康復活動場所設置率高于90%、社區康復協調員配備率高于90%、殘疾人康復需求調查和服務建檔率大于95%、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滿意度大于80%、殘疾兒童和持證殘疾人接受基本康復服務和基本輔助器具適配的比例均大于80%等評價指標。(記者甘貝貝)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