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大規模商用需多產業攜手奮進
摘要:在服務應用方面,面向個人的eMBB(增強移動寬帶)缺乏殺手級應用,面向行業的uRLLC(超可靠、低時延通信)和mMTC(海量機器類通信)行業標準尚未成熟;從時間維度看,5G網絡建設任務艱巨,需要產業攜手克服困難,穩步推進5G網絡建設與應用落地。”
圖為2019世界5G大會上亮相的騰訊自動駕駛汽車。本報記者 沈 慧攝
11月21日,2019世界5G大會在北京正式開幕。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開幕式上表示,目前全國已經開通5G基站11.3萬個,預計到年底將達到13萬個,5G套餐簽約用戶已有87萬個,發展勢頭良好。但與會專家也提醒,5G大規模應用機遇與挑戰并存,需要多產業攜手攻克難關——
“信息隨心至、萬物觸手及”,這是5G為人類社會描繪的美好愿景。“萬物互聯”時代,5G大規模商用面臨哪些待解難題?11月21日,2019世界5G大會在北京正式開幕,全球信息通信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和企業家匯聚一堂,暢談5G。
5G將催生更廣泛風口
如果說2G催熱網站,3G帶火社交軟件,4G引爆移動支付、直播、短視頻,那么5G催生的風口無疑更加深刻和廣泛:自動駕駛、工業互聯網、智慧醫療、物聯網、智慧城市、超高清視頻……有一句話在大會現場被無數次提及,即“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諸多行業都將在5G環境下迎來跨越式發展。
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余少華提供的數據,相比于4G,5G傳輸速率提升10倍—100倍,峰值傳輸速率達到每秒10Gbit,時延達到1毫秒級,連接密度增加10倍—100倍,流量密度提升1000倍。
這意味著什么?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以自動駕駛舉例說,在自動駕駛狀態下,無論是低至零點幾秒的延遲還是幾厘米的定位失誤,都有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嚴重后果。而5G網絡低延時、高可靠的特性,將使自動駕駛更安全。“5G的高帶寬、低延遲、海量物聯將推進人和物、物與物的連接,開啟萬物互聯新世界,為物聯網新的業務和應用提供有力的承載。”尹浩說。
在他看來,連接與計算是智能世界的孿生兄弟,5G網絡海量終端接入能力和高帶寬、實時數據傳輸能力,將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融為一體,將產生遠超單個技術能力的融合效應。比如,5G網絡能夠擴大數據收集區域,提高數據收集速度,使大數據應用更加得心應手;智能手機、智能網聯汽車、無人機等應用對于人工智能處理的需求以及物聯網智慧物聯的需求將越來越強烈,5G使AI數據更豐富、連接更可靠、迭代更敏捷,將更好推動AI蓬勃發展。
而這僅是個開始。“5G的標志性應用產生在三個維度,即人、網、物的互聯。”余少華說,5G應用有五大行業類別,一是超高寬帶個人消費類,包括8K高清、沉浸式視頻直播等;二是車聯網類,包括自動駕駛、遠程駕駛、編隊行駛等;三是遠程控制類,包括超視距聯網無人機、遠程飼養放牧等;四是工業互聯網類,包括數字智能工廠、AI機器人協同制造等;五是城市智能體系,包括AI視頻監控、各類表類業務和智能交通。
與之相對應,5G的標志性新設備包括L4—L5級自動駕駛汽車、超高清的視頻終端和攝像頭、蜂窩聯網無人機、人工智能攝像頭。在5G后期,新設備將包括高清云VR/AR設備、智能產業機器人等。在5G和6G時代,新設備將包括真3D視覺設備、觸覺機器人、各類生物傳感器等。“5G將在多種場景下形成豐富的標志性應用和新設備。”余少華表示。
推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
前不久,2019FIBA籃球世界杯在北京開幕。作為本屆國際賽事東道主,我國在舉辦世界最高水平籃球賽事的同時,也首次搭載京東方“8K+5G”超高清顯示屏及相關設備進行了籃球世界杯轉播實驗。這讓無法到現場觀賽的球迷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賽場精彩瞬間。
當“更高、更快、更強”的5G時代漸行漸近,由此帶來的經濟效益讓相關產業人士雀躍不已。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5G在2020年至2025年,將拉動中國數字經濟增長15.2萬億元。其中,數字產業化主要是5G網絡建設,包括終端新興產業的形成以及整個新興服務的帶動,5G移動通信網絡建設可以推動通信產業增加值達到3.3萬億元。與此相關的產業間融合則可以帶動產業數字化,實現產業增加值11.9萬億元。
“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新動能,在全球經濟發展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尹浩認為,以5G網絡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及生產基礎設施、社會基礎設施等的數字基礎設施共同構成了數字世界的關鍵基礎設施。移動通信前四代不能完全滿足要求的很多生產基礎設施和社會基礎設施,將隨著5G到來進行數字化改造,包括電網、交通、工業和智慧城市基礎網絡設施。
不過,推動數字經濟大發展,不能單憑5G單打獨斗。“未來還要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結合,才能顛覆一些傳統產業,實現產業升級變革,并孵化新應用,催生新業態。”尹浩表示。
大規模商用問題待解
正所謂機遇與挑戰并存,5G應用面臨的問題也正在逐漸顯現。
“要普及5G的話,投入巨大,所以運營商們非常謹慎。”據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建華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5日,韓國共建有5G基站8.33萬個,初期產品資費高于4G約20%,運營商補貼大。國內建成5G網絡(涵蓋四線城市)投入千億元約需5年,國內5G普及需要超萬億元投入。
巨大投入僅是冰山一角。陸建華說,5G豐富的應用前景與當下有限的體驗正形成鮮明對比。有學者坦言,目前5G速率還達不到預期,覆蓋率不足,行業質量亦存在安全挑戰。科技界專家則認為問題主要集中在指標躍升和理論欠缺兩個方面。
“從4G到5G,指標性躍升非常大,有的時候是兩個數量級,但是理論基礎還不堅實。”陸建華表示,“現有通信方法在利用系統結構信息與處理大流量數據時受到限制,新的通信理論需要取得新突破,以滿足5G發展需求。”
對于5G大規模部署商用,尹浩說,5G大規模商用在服務應用、商業模式、網絡建設方面均面臨挑戰。在服務應用方面,面向個人的eMBB(增強移動寬帶)缺乏殺手級應用,面向行業的uRLLC(超可靠、低時延通信)和mMTC(海量機器類通信)行業標準尚未成熟;在商業模式方面,不限流量套餐導致增量不增收和同質化、碎片化的行業需求也意味著很難大規模復制以及缺乏清晰的商業模式;在網絡建設方面,則面臨高頻信道衰減和室內覆蓋、高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的問題,運營商如何降低5G網絡建設成本至關重要。
“5G從基本標準完成到真正商用只有一年多時間。從時間維度看,5G網絡建設任務艱巨,需要產業攜手克服困難,穩步推進5G網絡建設與應用落地。”尹浩表示。(記者 沈慧)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