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廢棄物 今朝香餑餑 正陽縣:讓花生秧變廢為寶造福百姓
全縣設150個花生秧收儲點。正陽縣常年花生種植面積170萬畝,一季花生秧就可以收獲40多萬噸,除用于本縣養殖業和種植業外,多余的花生秧將何去何從?記者在這里找到了答案。
“四川的客戶簽訂了花生秸稈草粉1萬噸、花生秧草粉2萬噸訂單,現在正在發貨,交易額3000多萬元,目前客戶訂單成交70%來自線上,30%來自線下。”蔣金鋒自豪地說。
蔣金鋒介紹,公司在全縣設置150個花生秧收儲點,有3個標準秸稈初加工基地,帶動收儲點周邊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1200多人。公司現有大中型機器設備50多臺,每年可生產秸稈初級產品15萬噸。
與1000多家養殖場合作。“好的秸稈加工成飼料。”蔣金峰說,“把花生秧加工成粗飼料及顆粒飼料,就是羊、牛、馬吃的草段和壓縮草塊、細草粉、草粉顆粒等;不能作為動物飼料的廢舊、霉變秸稈及花生殼可加工成生物質顆粒燃料。”近年來,隨著市場不斷擴大,該公司每年和國內外1000多家大中型畜牧場建立了長期合作業務,全年秸稈銷量達5萬噸,年銷售額突破3000萬元,產品主要銷往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內蒙古、新疆、湖南、湖北、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及馬來西亞、韓國等國家,深受好評。
加工前景十分看好。蔣金鋒說,按4畝花生收獲1噸花生秧計算,正陽縣僅一季花生秧就可收獲40多萬噸。另外,還有一季小麥秸稈,按照離田可利用30萬噸來計算,全年利用可達70萬噸。南京農業大學秸稈綜合利用專家高翔介紹,按2.5噸秸稈飼料化可代替1噸飼料糧食計算,正陽縣每年通過秸稈飼料化高效利用可節約28萬噸飼料糧食。
花生秧成了香餑餑。“我現有一韓國訂單,需要秸稈顆粒,每月供25個標準集裝箱,每箱60噸,年出口量達1.5萬噸,年出口額近2000萬元。”蔣金峰說。
下一步,他的構想是生產高端秸稈飼料產品,擴大國內外秸稈飼料市場,提高秸稈資源產品的附加值,促進正陽縣秸稈飼料產業化發展和秸稈綜合利用水平。
在正陽縣,當其他地方因“禁燒令”忙得不可開交時,該縣廣大村干部忙著和群眾一起收購秸稈,特別是花生秧成了香餑餑,一個個收購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