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吃上“文化飯”
摘要:近年來,該縣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5464戶24145人,并利用蠟染、刺繡等為貧困戶提供創業、就業選擇,助力貧困戶脫貧。在榕江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臥龍小區的文化扶貧車間,35歲的楊宗云與一群婦女正在制作刺繡產品。
新華社貴陽11月14日電(記者羅羽)3年前,如果被告知會跳舞會唱歌就能擁有一份穩定工作,瑤族女孩王秀妹怎么也不會相信,但3年來,她已在跳舞唱歌中過上了新生活。
“我在舞蹈隊上班,日常工作就是唱歌跳舞,迎接前來游玩的游客,現在每個月工資2400元,很不錯。”她說,她和家人現在居住在瑤山瑤族鄉拉片中心村移民搬遷安置點,她已經喜歡上了這里的新生活。
安置點坐落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3年前,王秀妹的老家英盤組因為山高路陡、用水困難,不少村民舉家搬到了這里。
拉片村脫貧攻堅隊隊長何正光介紹,目前拉片中心村有村民600多戶、2000多人,其中,移民搬遷來的有約400戶、1600余人。這個村靠近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荔波小七孔,依托白褲瑤族特色民族文化,正在加緊打造成為民族文化風情旅游景區。
“景區正在加緊施工,預計明年一月正式營業。”何正光說。盡管如此,仍有不少游客慕名來到村里,不少村民打起民族文化牌,在家門口創業、就業。
已有兩個孩子的謝花妹也是一名舞蹈演員,工作之余,她還做一些瑤族刺繡手鏈、包包等賣給前來游玩的游客,并利用直播平臺推銷自己的商品。她說,大家期待著景區盡快建成,到時將給他們帶來更多發展機會。
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的貴州,“十三五”期間計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88萬人,截至10月23日,已累計完成搬遷入住184.01萬人,余下的3.99萬人預計今年將全部搬遷入住。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總人口約37萬,其中,侗族、苗族、水族、瑤族等少數民族人口占比超過80%,民族文化豐富。近年來,該縣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5464戶24145人,并利用蠟染、刺繡等為貧困戶提供創業、就業選擇,助力貧困戶脫貧。
在榕江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臥龍小區的文化扶貧車間,35歲的楊宗云與一群婦女正在制作刺繡產品。她們的工作就是把苗族和侗族等少數民族傳統蠟染、刺繡等工藝結合筆記本、手提包等產品進行設計、生產后再銷售出去。目前,183名貧困群眾在文化扶貧車間實現了穩定就業。
“我家從去年就搬進了小區居住,因為扶貧車間就在家門口,我不僅有了穩定工作和穩定收入,還能在下班后照管自己的兩個孩子。”楊宗云說,作為扶貧車間的繡娘,她一個月有2000元固定工資。以前在老家也做刺繡,但都是做來自己穿、用。現在做刺繡不僅成了工作,還能讓民族文化走出大山。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