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頻推舊改項目 廣東步入城市更新時代
摘要:今年8月底,廣東省政府就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2812號(經濟發展類173號)提案答復的函中,在回答“三舊”改造中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時指出,廣東從2009年起全面推開“三舊”改造工作(其中舊村莊改造與城中村改造有重疊),“三舊”改造工作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通過...
原標題:各地頻推舊改項目,廣東步入城市更新時代
歷經10年的探索和發展,伴隨著城市拓展空間的日趨減少,廣東逐步進入城市更新時代。
今年以來,包括廣州、深圳在內的多個城市紛紛推出眾多舊改項目,吸引了活躍在廣東市場的各大房地產開發商積極應對,搶占城中村改造這塊“大蛋糕”。
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李東元
舊改熱潮 廣州今年加快推進城市更新改造
日前,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2019年廣州市全面改造項目影像資料制作項目公開招標公告》和《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市更新項目現場監督巡查工作(2019~2020年度)公開招標公告》。招標內容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廣州11個行政區已批未完工項目251個(項目數量隨項目批復和推進動態增減),包括舊村改造、舊廠改造及舊城改造(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除外)三類。已獲批改造的舊村有38條,改造范圍用地面積達1742.64公頃;舊廠改造項目213個,涉及用地面積1383.88公頃。據悉,今年廣州有實質性進展的舊改項目為37個,合計面積745.85公頃。
2019年廣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推動151個老舊小區微改造、10個舊村改造、50個舊廠改造項目。隨著經濟發展向“高質量”轉化,城市經濟發展與空間利用對城市功能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為滿足城市功能升級需求,城市更新已成為城市發展的主要途徑。
在8月19日開幕的2019深圳產業園區、城市更新、城市土地和房地產業博覽會上,深圳市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局攜84個更新項目亮相。作為深圳舊改重點的龍崗區,在城市更新方面已列計劃169個,計劃準備用地2217公頃,已批規劃90個,規劃批準用地1229.1公頃,更新土地供應面積650.7公頃,其中公共設施用地275公頃。而其他各區也有十多個至數十個不等的項目供應市場。
除廣深兩地外,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惠州等城市今年也紛紛推出大量舊改項目。其中,參與城中村改造已經成為房地產企業拿地的重要途徑。
政策助力 引入市場力量具體實施改造項目
除大量推出“三舊”改造項目外,政府在鼓勵企業參與、加快改造項目推進方面政策不斷。今年8月底,廣東省政府就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2812號(經濟發展類173號)提案答復的函中,在回答“三舊”改造中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時指出,廣東從2009年起全面推開“三舊”改造工作(其中舊村莊改造與城中村改造有重疊),“三舊”改造工作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通過政府“放權讓利”引入市場力量具體實施改造項目。在此過程中,政府主要負責編制規劃、制定政策、行政審批、項目監管等工作,而拆遷談判、申報手續、開發建設等事務性工作則由市場主體承擔。這種運作模式切合珠三角地區的實際情況,有利于發揮政府與市場兩方面優勢。
同時,該函指出,上述運作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必要在繼續堅持市場化運作模式的基礎上,在一些關鍵環節加大政府對市場的支持力度。當中包括發揮政府補位作用、建立倒逼促改機制、優化土地出讓價款計收、降低改造項目稅負成本等,以進一步優化政府與市場統籌推進機制,用好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場“無形的手”,形成協同推進城中村改造的工作合力。
今年11月5日,廣州市住建局印發了《廣州市舊村莊全面改造成本核算辦法》,進一步規范廣州舊村改造成本測算以及村民回遷復建安置、臨遷費用、搬遷獎勵等問題。政府出臺的一些政策,讓房地產開發商有了更為清晰的指引。
房企轉型 成立城市更新集團開高薪挖專才
市場變化,房企紛紛積極應對。近年,各大房地產開發商在原有的業務板塊基礎上紛紛成立城市更新集團(部門),向舊改項目發起“進攻”。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廣州房地產開發商中成立城市更新集團(部門)的已達40個,而深圳則有32個。
與此同時,房企的人才競爭也愈演愈烈。富力、保利、時代中國、佳兆業、星河等企業多年來均涉足舊改項目,并利用其人才體系培養出一批相應的專業人士,但其他新晉城市房地產開發商的更新板塊幾乎是從零起步。因此,各房地產開發商頻頻發起挖角大戰、招聘大戰,紛紛把目光放在有經驗的人才身上。
據記者在獵聘網上的不完全統計,在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中,廣州是城市更新招聘企業最多的城市之一。有全球500強企業開出600萬元年薪,高薪聘請城市更新集團總裁。而最基層的城市更新專員,年薪也普遍在7萬~18萬元不等,明顯高出其他同級別崗位的薪酬。
有業內人士戲稱,在房地產企業,一般的崗位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即可勝任,“而在城市更新領域,比如專員,除了需要掌握政策、流程等專業知識,還要會談判甚至必須會說粵語。因為要在一線和村民打交道,很多老村民都不怎么說普通話,用粵語會更加親切,更容易被接受。”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