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溝鎮的“王老漢”
摘要:但當老鄉知道王國華的家庭為革命犧牲6個人時,驚呆了——王國華的兩個弟弟在紅軍時期犧牲,母親和妻子在抗戰時被敵人殺害,還有一個弟弟在解放戰爭中犧牲。老百姓和戰士們都親切地尊稱他為“我們的老漢”,就連毛澤東也贊譽他:“河南的農民領袖王老漢,山溝里的馬列主義”。
全媒體記者 許靜 通訊員 郭惠瑜
王國華在確山參觀縣直幼兒園(資料圖)。
在老區確山,有著“小延安”之稱的竹溝鎮,是享譽四方、令人敬仰的紅色革命圣地。在這里,說起抗日英雄,當地人都會提到一個名字:王老漢。
大家所說的“王老漢”,就是農民革命家、鄂豫邊省委書記王國華。他智勇雙全、信仰堅定,功勛赫赫、威名遠揚,在當地百姓心中,堪稱傳奇。直至今日,竹溝鎮的父老鄉親們依然懷念他、崇敬他、頌揚他。他的傳奇故事,依然在他戰斗過的地方廣為流傳。
6個家人為革命犧牲
王國華1890年出生于農民家庭,15歲就當了雇工。他性情豁達、愛憎分明,從小就喜歡打抱不平。在為養家糊口的奔波中,他懂得了一個道理:富人們吃硬不吃軟。反抗的種子,就這樣在他的心里萌芽。1924年起,他開始和地主劣紳作斗爭,后來參加了農會運動,1932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王國華生活樸素,平易近人,經常一身農民穿著,人們都稱他為“王老漢”。
1936年,張星江、王國華等創建豫鄂邊省委和紅軍游擊隊,革命形勢蓬勃發展。就在那一年,王國華的弟弟王國平,在一次戰斗中壯烈犧牲。聽到弟弟王國平犧牲的消息,性格剛直的王國華拉著報信人的衣領使勁搖晃,吼道:“這不是真的!你跟我說這不是真的!”當確信弟弟真的犧牲后,他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失魂落魄地說:“國平啊!你走了,讓咱爹咱媽咋活呀!讓我咋跟爹媽交代呀!”然而,由于戰斗緊急,他顧不上尋找和埋葬弟弟的尸首,只是向著弟弟犧牲的方向喊了聲:“國平,我的好兄弟,你好好休息吧!等革命勝利了,哥帶你回家!”說完,便猛地轉過身,與張星江、周駿鳴等人率領紅軍游擊隊,大步走向四縣交界的戰場。
一名老鄉把孩子送到王國華的部隊,孩子后來犧牲了。那人質問王國華:“我把孩子交給了你,孩子呢?”王國華愧疚不語,任他搖晃。但當老鄉知道王國華的家庭為革命犧牲6個人時,驚呆了——王國華的兩個弟弟在紅軍時期犧牲,母親和妻子在抗戰時被敵人殺害,還有一個弟弟在解放戰爭中犧牲。
毛澤東贊譽他
王國華領導了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建立了以竹溝為中心的鄂豫邊游擊根據地。竹溝,也因此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15個游擊根據地之一。老百姓和戰士們都親切地尊稱他為“我們的老漢”,就連毛澤東也贊譽他:“河南的農民領袖王老漢,山溝里的馬列主義”。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王國華謝絕了周恩來總理代表黨中央邀他到中央工作的建議,毅然決然地回到家鄉河南工作。此時的王老漢已年過六旬,卻依然孑然一身。在組織的關心下,他組建了新的家庭。毛主席知道后,派人送去一件襯衣,表示祝賀。
王國華夫婦收養了19個烈士遺孤作為自己的孩子。新中國成立后,王國華雖身居高位,但本色不改,仍像老農一樣質樸,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一條戰爭年代使用的破舊狼皮褥子和一支旱煙袋一直跟隨著他,直至病逝。他去世前,給兒女們留下了這樣一句話:“永遠不要忘記過去,不要忘記光輝的革命歷史。”
王老漢的故事,是大家不能忘卻的。我們將始終把王老漢的革命精神謹記在心。心中有燈、腳下有路,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責任編輯:王歡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