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業陷生存危機 技術問題還要靠技術解決
摘要:基于以上原因,為了解決數據帶來的眾多問題,制度和法律建設固然重要,但要從根本上解決,可能還要依靠數據的力量,讓目前中心化處理數據的模式發生改變。在眾多的技術當中,有三種技術可能是較值得重視的: 第一種是區塊鏈技術。
圖片來源于網絡行業觀察
最近,整個大數據產業迎來多事之秋。從今年9月開始,多家數據企業先后被曝出負責人被查或公司暫停營業的消息,很多公司因此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
近一個多月以來,杭州、深圳等多地公安出動警力,帶走多家大數據風控平臺高管協助調查。一時間,整個數據行業風聲鶴唳,從業者人人自危。
那么,形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什么?有關部門又該如何對數據行業進行有效治理?
制度建設滯后致問題頻出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和成熟,數據逐漸成為一種十分重要的生產要素,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相關從業者可以挖掘出巨大的商業價值。
在這種背景下,大量企業開始將資源投入到對數據的搜集、整理,以及處理工作上,大數據產業開始蓬勃發展。然而,在大數據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相關的制度建設卻稍顯滯后。相關法律和制度的空缺,使與數據有關的問題層出不窮。
在這些問題中,比較引人重視的有三個:一是侵犯隱私。這主要發生在數據搜集環節。為了從用戶身上獲取到有價值的信息,少數企業置用戶的隱私權于不顧,肆意侵犯。二是數據保護問題。這主要發生在數據的傳遞和儲存環節。由于安全保護工作的不到位,一些被搜集到的數據可能流出,從而對數據的相關利益方造成較大傷害。三是數據壟斷。這主要是指一些企業通過掌握更多、更好的數據,從而獲得了更大的市場份額,并借此限制市場競爭。
目前,已有很多學者對關于數據產生的各種問題進行了分析和解讀,但從整體上看,這些學者提出的方案,更多集中在法律和制度的層面上。但從根本上來講,上述數據問題其實屬于技術問題,要想解決它們,須先從技術上找到問題根源所在,再用技術的手段去解決。
中心化處理模式引發連鎖反應
盡管隱私侵犯、數據保護、數據壟斷這三個問題,無論是在內涵上還是在表現上都截然不同,但從根本上來看,他們都是由數據的中心化處理模式所導致的。
在當前通用的數據處理技術之下,人們對數據進行分析,就要從數據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就需先把分散的數據搜集到一起,再對這部分統計數據進行處理。如果數據是分散的,人們對此便無能為力。
這種中心化的處理模式導致了很多后果:
首先,這促使數據的分析者需要千方百計去搜集數據。在此過程中,就可能違反相關的規定,或侵犯人們的隱私。
其次,在匯集數據時,需將數據在不同的主體間進行傳遞,而此過程是很難被追蹤的,這就決定了如果數據在傳遞過程中發生問題,原來擁有數據的主體將很難對其進行控制。以去年被曝出的劍橋分析事件為例,盡管在此事中臉書公司(Facebook)一直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但真正造成數據泄露和濫用的卻是劍橋分析公司。
再次,現在備受詬病的所謂數據壟斷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其實是掌握數據的企業為了防止數據泄露而做的防范。其實,很多掌握數據的企業都可以通過開放數據來為自己獲取收益,但考慮到由此產生的問題,他們在采取這樣的舉措時都很猶豫。尤其是在劍橋分析事件發生之后,很多數據企業對數據安全的疑慮陡然增加,一改以往開放數據的態度,轉而變得十分封閉。
基于以上原因,為了解決數據帶來的眾多問題,制度和法律建設固然重要,但要從根本上解決,可能還要依靠數據的力量,讓目前中心化處理數據的模式發生改變。
新技術有望“治愈”數據頑疾
盡管要全面解決因數據產生的問題并不容易,但一些技術的發展已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在眾多的技術當中,有三種技術可能是較值得重視的:
第一種是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有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可追蹤溯源,這一技術可全面記錄數據傳遞過程中的所有信息。這樣,一旦數據在傳遞過程中發生問題,就可清楚地知道問題發生在哪個環節、應由誰來承擔相關責任。
第二種是安全多方計算技術。這一技術由清華大學教授姚期智提出,后來姚期智還憑此獲得了圖靈獎。安全多方計算技術的要點,在于保證“零知識證明”的提供。
何為“零知識證明”呢?舉例來說,若有兩個富翁想知道二者誰更有錢,但又不愿泄露自己的財富信息。那么,他們可將自己的財富信息以某種加密的方式告訴第三方,讓第三方進行比較。實現這個過程的技術有很多,安全多方計算技術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種。有了這個技術,不同主體在數據交換的過程中,就可防止無關信息的泄露,因此數據傳遞的安全性就得到了保障。
第三種技術是谷歌正在推行的“聯合計算”。和傳統的中心化處理方式不同,“聯合計算”不再采用搜集數據、集中處理的數據分析模式,而將模型分發到用戶手中,直接在用戶端訓練模型。這樣,數據分析者就可以在不從用戶處搜集數據的情況下,完成模型的訓練和數據的分析。這樣不僅能保證數據的安全,也可從源頭上杜絕數據壟斷問題的發生。
數據問題是隨技術的發展產生的,而技術本身或許也早已為這些問題的解決埋下了伏筆。筆者相信,只要我們善于利用新的技術,數據產生的各種問題遲早會得到解決。(作者系《比較》雜志研究部主管)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