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脂肪肝由腸道菌群失調引起
摘要:袁靜表示,該研究提出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內源性酒精性脂肪肝病”病因學說將有助于進一步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病機制,并為提高診療手段提供了有力依據。高產乙醇肺炎克雷伯菌的攜帶者在飲用葡萄糖水后,血液中的酒精濃度會升高。
首都兒科研究所細菌研究室研究員袁靜團隊日前在《細胞代謝》雜志上發表文章,揭示了部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是由于腸道菌群失調導致內源性酒精分泌過量所引起的。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指除酒精等明確肝損傷因素外所導致的代謝應激性肝損傷。即在不過量飲酒的基礎上,脂肪在肝中大量累積并產生病變。雖然非酒精性脂肪肝與肥胖癥和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關,但其致病因素至今仍不明確。
袁靜團隊研究發現,有一種存在于人體腸道內的細菌可以產生大量酒精,這種細菌被稱為高產乙醇肺炎克雷伯菌,它是細菌性自釀酒綜合征的主要病因。他們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臨床隊列中發現病人腸道內高產乙醇肺炎克雷伯菌普遍存在(61%);通過飼喂高產乙醇肺炎克雷伯菌,在4周后即可以誘導小鼠發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無菌小鼠、糞菌移植、噬菌體和抗生素治療,以及浸潤細胞特征性信號分子分析,揭示了高產乙醇肺炎克雷伯菌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新病因。在體外細胞實驗中,他們進一步發現高產乙醇肺炎克雷伯菌可以引起線粒體的功能失調,活性氧應激反應而造成脂肪在肝臟中的聚集;高脂飲食可以加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纖維化,而高糖誘導可以引起血液中酒精濃度的明顯提高。
袁靜表示,該研究提出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內源性酒精性脂肪肝病”病因學說將有助于進一步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病機制,并為提高診療手段提供了有力依據。高產乙醇肺炎克雷伯菌的攜帶者在飲用葡萄糖水后,血液中的酒精濃度會升高。醫生可以通過該測試來預測脂肪肝發生的風險性。脂肪肝在早期是可以被逆轉的,如果能夠盡早檢測并對癥下藥,就有希望避免進一步的肝損傷。(記者甘貝貝)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