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城區西園街道辦事處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側記
摘要:同時,實行基層黨建與社區工作百分考核制度、建立共駐共建“雙諾雙評”制度、認真落實“雙評議”“雙紀實”等制度,通過加強制度建設、狠抓制度落實,將黨建與社區建設、社區治理、社區服務有機結合,引領和帶動駐區單位、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等共同參與城市基層治理,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公...
記者 鄭付生 通訊員 張玉峰
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是群眾的家園所依,也是黨在基層執政的支撐點和創新社會治理的基礎平臺。
近年來,驛城區西園街道黨工委強化黨建統領作用,大膽探索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有效模式和路徑,積極構建黨組織統一領導、各類組織積極協同、廣大群眾廣泛參與的基層治理體系,不斷增強社區黨建工作的生機和活力,提升群眾小區(樓院)大家庭、社區大家園的認同感、歸屬感,真正把社區建設成為黨委、政府之窗,居民百姓之家。
強化黨建引領 建強社區基層組織
織密基層組織網絡。道雖彌,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網格黨支部—小區黨小組”四級黨組織體系,構建街道、社區、居民小區(樓院)三級工作網絡,形成班子成員聯系社區、社區干部分包網格、黨員下沉小區(樓棟)的黨建機制,將黨組織的設置鏈條向社區網格、商務樓宇、商業街巷、協會(團體)、小區樓棟延伸,形成了“網格事情黨員管、社區事情大家辦”的良好氛圍。目前,轄區建立了5個社區“大黨委”,設置了15個黨建網格,成立了59個小區黨小組,并在轄區12條街巷建立誠信一條街、精神文明宣傳一條街、紅色教育一條街為主題的6個黨組織,在青年書法協會等6個社會組織中成立黨小組,推動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
健全社區自治組織。大力推行“小街道、大社區”工作機制,以社區“兩委”換屆選舉為契機,采取選舉轄區大、中專畢業生充實社區“兩委”,選拔街道青年干部下派到社區鍛煉,選聘公益崗位人員下沉社區服務等辦法,優化社區工作隊伍。以無主管小區(樓院)為突破口,發揮居民主體作用,成立業主委員會,采取物業、業主、社區三方捆綁的管理模式,在轄區171個小區樓院成立業主委員會106個,建立聯合物管會26個,從而解決了老舊小區管理上的難題。2017年,街道辦事處以驛新社區為試點,探索在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依托社區居民委員會實行自治管理模式,發揮社區主導、物業主管、業主監督作用,招聘物業服務企業進駐社區,對驛城新村等9個“小、散、舊”(小區)樓院實行市場化管理,幫助物業公司加大老舊小區改造升級力度,切實解決居民小區無人管理等問題,居民獲得感明顯提升。
培育社區社會組織。按照“壯大服務類、培育事務類、規范文體類、發展慈善類”的工作思路,以品牌化社區創建為導向,發揮各類協會組織黨員作用,發展培育各類社會組織39個。前王社區以“先鋒社區”創建為抓手,成立親情夕陽紅協會,組建老年舞蹈隊、模特隊、文藝隊等,讓社區老人一起參與社會活動,真正做到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同時,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特色文化活動,弘揚樂觀進取、崇德向善的和諧家庭文化,讓居民在活動中增進友誼、融洽感情,增強了居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區家園意識。社區文體藝術團先后獲得河南省優秀“編排獎”、河南省老年優秀健身站點等榮譽;受邀參加(香港站)璀璨夕陽演出大賽,獲得模特隊銅牌和舞蹈隊優秀獎。文明社區以打造“書香社區”為品牌,堅持以辦公場所最小化、服務空間最大化為理念,按照“一有十中心”標準化建設要求,建立功能齊全的綜合服務中心。該社區先后誠邀市文聯、市作協、市報告文學會、市朗誦協會等社會組織進駐社區,聯系黃淮學院和市青年商會建立社會實踐基地,成立駐馬店市消費維權公益協會維權聯絡點,與區婦聯、區法院、區司法局和藍勝律師事務所等建立法律援助站,與市健身氣功協會、陳家溝太極拳協會等合作建立健身運動指導站,與新未來社工組織共同建立社區心理咨詢室,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協會的作用,并以黨組織為核心、社會組織為載體、志愿活動為依托,開展書畫、朗讀、送書進萬家活動,開展法治宣傳、法律援助、法律維權活動,解決群眾所需、所想、所求。
強化資源整合 提升綜合服務功能
一個黨員一盞燈,燈光照亮一批人。發揮黨員先鋒作用,堅持以區域化黨建為抓手,整合駐區單位、社會組織等資源,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凝聚共建合力。依托“雙報到”等服務載體,開展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進小區認領公益服務事項,組織轄區70多家駐區單位深入相關社區對接,建立醫療衛生、環保、扶貧幫困、法律服務、水電維修等26支志愿服務團隊,3166名市、區直機關單位黨員注冊社區志愿服務者,參與城市創建、社區治理、扶貧濟困等志愿活動,在志愿服務的實踐中體現人生價值,帶動越來越多的人學雷鋒、做好事,用平凡、樸實、真誠的言行傳遞愛心、溫暖社會,實現服務群眾常態化。
搭建信息平臺。依托街道技防監控平臺、城管智慧平臺和互聯網平臺,積極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在街道建立“愛在西園”工作微信群,在社區建立駐區單位、“兩新”組織等微信公眾號,對街道轄區內各黨組織進行通報,溝通各自上級主管部門部署的任務、本地本單位進展動態等信息,推動各項工作快速部署、快速落實。同時,搭建“黨徽閃耀”黨員志愿者服務微信群,編織“美麗家園”便民服務微信群,把居民的需求和社區的資源整合起來,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實現服務群眾精細化。
共享陣地資源。建立陣地聯用、空間共享機制,協調駐區單位閑置辦公用房,先后解決文明、驛新社區的辦公用房問題,升級改造文化社區辦公用房,并與團市委共同打造“黨建團建文化家園”,利用市鍋檢所閑置辦公用房打造區域化黨建教育實踐示范點,積極聯合醫療、法律、托教、養老、銀行、商場等,統籌推進“15分鐘便民生活服務圈”,實現服務群眾便利化。
強化制度建設 激活基層治理活力
建立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實行“專職+兼職”的“大黨委”制,落實共駐共建“雙諾雙評”制度,駐區單位、物業機構、“兩新”組織等黨組織負責人擔任社區“大黨委”委員,邀請社區“兩代表一委員”參加聯席會議監督指導工作。
建立社區協商議事制度。以社區“大黨委”為主體,定期召開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機構、社會組織、居民代表、小區商家等代表聯席會議,對居民關心的問題,共同商議、共同解決,為社區居民辦實事、解難題,讓轄區群眾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建立網格化服務管理制度。按照市、區、街道網格化管理體制,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建立網格管理隊伍,配合環保、城管、安監、公安等執法力量下沉到網格,強化治安防范,確保社區和諧穩定;解決社區管理工作中的事務和問題,切實把工作和服務做到群眾心坎上,實現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的良好局面。同時,實行基層黨建與社區工作百分考核制度、建立共駐共建“雙諾雙評”制度、認真落實“雙評議”“雙紀實”等制度,通過加強制度建設、狠抓制度落實,將黨建與社區建設、社區治理、社區服務有機結合,引領和帶動駐區單位、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等共同參與城市基層治理,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公益先行,服務居民、和諧發展”的基層治理新路子。
“下一步,西園街道將加強基層治理頂層設計,推進區域化黨建融合共建,完善社區服務綜合設施,不斷拓展社區服務功能,全面推進志愿服務常態化、社工服務專業化、社團服務項目化,為西園街道高質量跨越發展提供保證。”談及未來,西園街道黨工委書記劉收信心滿滿。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