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的風范
摘要:啟功笑道:“市場上擺的那些啟功書法作品中,大概寫得最差的才是我的真品!”甘當伯樂的國畫大師徐悲鴻 徐悲鴻是中國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早年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后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后任教于臺灣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新中國成立后徐悲鴻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馮華豫
所謂大師,通常是指那些在某個領域造詣深厚且在社會上享有盛譽的學者、專家、藝術家等。這些人是社會的精英、時代的楷模,他們不僅知識淵博、成果豐碩,而且有很多人以其高尚的品質和高雅的情操令人敬仰,為世人稱道。下面是筆者采擷的幾位藝術大師日常生活中的幾朵浪花,映射出大師們令人敬仰的高尚風范。
虛懷若谷的書法大師啟功
啟功是當代中國著名的書法家和書畫鑒定家。他出身于清朝皇族,姓愛新覺羅,系清代雍正皇帝的九世孫,他的八世祖就是雍正皇帝第五子——和親王弘晝。
啟功自幼喜愛書法,曾師從于書法大師齊白石,是當代負有盛名的書法家,享有“詩、書、畫”三絕之美譽。此外,啟功亦精于古代書畫和碑帖的鑒定,擅長古典文學、古文字學的研究。新中國成立后,啟功曾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故宮博物院顧問、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西泠印社社長等職。著有《古代字體論稿》《詩文聲律論稿》《啟功叢稿》《論書絕句百首》等,出版《啟功書畫留影集》以及多種書法選集。
啟功不僅在中國書法界成績斐然,而且有著虛懷若谷的高尚情懷。
在20世紀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啟功作為清朝皇族的后裔受到了批判。有一次,啟功所在單位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的幾個紅衛兵小將跑到啟功家里抄家時質問他:“你家里有什么‘封、資、修’的東西?”啟功回答說:“我家里沒有‘資’,也沒有‘修’,只有‘封’。”紅衛兵喝道:“那好,就給你封了吧!”紅衛兵們說著就把他家的東西全部貼上了封條。后來啟功得到平反,那位批判啟功最賣力的人,曾登門道歉。誰知啟功心里早已釋然,對來人說:“那個時候好比在演戲,讓你唱諸葛亮,讓我唱馬謖,戲唱完了就過去了。”
前些年,社會上出現了一些模仿名家書畫在市場上叫賣、以假亂真的不良現象。一時間,中國書畫市場魚龍混雜,真假難辨。當時,作為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啟功的書法作品,更是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一些人惡意模仿從中發了橫財。
有一次,北京一位記者專程采訪啟功,問他對這個問題有何看法。啟功很坦然地說:“社會上有人模仿我的書法作品,說明我的書法還有一些價值,還值得一些人模仿,我對此感到非常榮幸!”記者問:“現在社會上出現了很多版本的啟功書法作品,不知哪個是你的真品?哪些是模仿的贗品?”啟功笑道:“市場上擺的那些啟功書法作品中,大概寫得最差的才是我的真品!”
謙虛隨和的文藝大家閻肅
閻肅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文學家、劇作家、詞作家。幾十年中,他借助戲劇、電影、電視劇等藝術平臺,創作出了《紅梅贊》《長城長》《敢問路在何方》《軍營男子漢》《說唱臉譜》等一系列經典名作,給世人留下了1000多部(首)有筋骨、有高度、有溫度的文藝精品佳作,感染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至今,在街頭巷尾隨時還可以聽到閻肅大師創作的經典歌曲。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大師級的人物,在日常生活中卻非常謙虛隨和。有一次,閻肅碰見一位鄰居老太太,就同她無拘無束地聊起天來。老太太對閻肅說:“我覺得你要向喬羽學習。喬老爺子那么大歲數了,還能寫出《霧里看花》那么年輕的歌,多好啊!”聽到這話,閻肅哈哈大笑:“沒錯!我一直在向喬老爺子學習,不過這《霧里看花》我還真不用學,因為這就是我寫的。”還有一次在活動現場,一位年輕的媽媽對兒子說:“那是閻肅!”孩子太小不明白就問:“閻肅是什么東西?”閻肅馬上笑著接話:“小朋友,閻肅不是東西,是個人,就是我呀!”閻肅的一番幽默話,馬上把尷尬的氣氛活躍起來。
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曾這樣評價閻肅:“我在中央電視臺的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中,曾與閻肅先生一起擔任評委很多屆,從旁觀察,反復思考,發現他身上完全沒有讓人厭煩的架子。他從來不曾在公開講評和私下聊天中,夾帶一絲一毫有關自己的職位以及以前作品的信息,哪怕是暗示也沒有。”于是,他在觀眾和朋友面前,不再是官員、不再是老藝術家、不再是學者,甚至也不再有軍隊背景,而只是一個單純、輕松的普通人。于是,他成了一個似乎沒有顯赫履歷、官位、成就的和藹老人,這等于拆除了他與廣大觀眾之間的層層圍墻、道道阻隔。觀眾面對他,并不需要穿越什么障礙,直接碰撞他誠懇的言辭和話語,傾聽他毫無矜持的暢懷大笑。
相比之下,那些喜歡抖摟“身份”的人可能一時讓觀眾敬畏,卻很難讓觀眾融入,觀眾很快就把他們冷落了,冷落在他們的那些“身份”中。
甘當伯樂的國畫大師徐悲鴻
徐悲鴻是中國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早年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后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后任教于臺灣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新中國成立后徐悲鴻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他擅長畫人物、走獸、花鳥等題材,主張現實主義,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聞名于世,他筆下的許多駿馬圖,成了聞名世界的藝術珍品。
1934年春天,徐悲鴻來到莫斯科國立博物館舉辦個人畫展,并為觀眾現場作畫,觀眾把展覽廳擠得水泄不通。徐悲鴻從容地磨墨、鋪紙,轉眼之間,一匹活生生的駿馬便躍然紙上。這時候,一位身材魁梧的元帥撥開人群,走到徐悲鴻面前彬彬有禮地說:“徐先生,我能要這幅畫嗎?不然,我會發瘋的!”徐悲鴻點頭微笑,立即揮筆題字,把這幅畫送給了元帥。元帥高興得像打了勝仗似的,大聲稱贊:“徐先生,你不但是東方的一枝神筆,而且是世界的一枝神筆。你筆下的馬比我騎過的那些戰馬更壯美!”
徐悲鴻不僅以高超的藝術成就聞名于世,更以善于發現人才、大膽起用人才的伯樂精神為人稱道。他三顧齊宅、破格提拔木匠出身的齊白石的故事,至今仍傳為美談。
1929年9月,徐悲鴻由蔡元培引薦,就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上任伊始,徐悲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精心遴選教授,意向聘請的首位人選便是木匠出身的畫師齊白石。當時,齊白石已年過六旬,在北京西單跨車胡同以賣畫刻印養家糊口。徐悲鴻十分欣賞他的人品和畫技,稱他是真正的藝術大師。
9月初的一天,徐悲鴻來到齊白石的寓所,問候過后道明來意:“先生是聞名遐邇的畫壇大師,想請您來藝術學院任教。”齊白石婉言辭謝:“承蒙徐院長看重,只是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聰、目欠明,恕難從命,心意領了。”
“高等院校中古稀之年的教授還不少呢,齊先生老馬識途、點撥指導,正是大有用武之時。”徐悲鴻說。
齊白石還是不答應:“教授職責重大,還是另請高明為好,以免誤人子弟。”
兩天以后,徐悲鴻再次登門拜訪盛情邀請,齊白石還以年老為由推辭。
求賢若渴的徐悲鴻不愿就此放下,百忙中他又三顧齊宅,而且是頂風冒雨而來,再次誠懇相邀。齊白石感動之余,才解釋了前兩次“恕難從命”的真實原因:除年老體衰外,主要是擔心自己木匠出身,未進過高等學堂深造,登臺教授缺少經驗,恐引起教師隊伍的非議。
徐悲鴻情真意切道:“教授的資格,在于真才實學,不在于出身如何。齊先生融合傳統寫意和民間繪畫的表現技巧,藝術風格獨特,不但能教學生也可教我徐悲鴻。”
徐悲鴻的誠心深深地感動了齊白石,他終于點頭應允。
開學那天,徐悲鴻親自乘著馬車把齊白石接到學校,向全校師生介紹了齊白石的高超造詣,又言出行隨為齊白石“護駕”。此外,徐悲鴻考慮到齊白石年事已高,還給予多方照顧:入冬以后,給他在講臺邊生個火爐;到了夏天,給他裝電扇;刮風下雨,派車接送往來。可謂無微不至。
徐悲鴻的誠心舉薦,給齊白石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廣闊舞臺。試想,如果沒有徐悲鴻這位“伯樂”,齊白石最終恐怕也只是一個民間的畫師而已。
后來,齊白石專程作了一幅《月下尋歸圖》贈予徐悲鴻。畫上題詩:“草廬三顧不容辭,何況雕蟲老畫師。海上清風明月滿,杖藤扶夢訪徐熙。”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