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心里比喝淮河水還甜”
摘要:2019年1月13日,淮河邊草棚里熱鬧了起來,鄉、村干部都趕來給潘子訓搬家。臨近中午,兩名村干部提議,要大家一起下廚給潘子訓做頓午飯,慶祝他回歸莊里。每隔幾天,村干部都會上門問俺生活咋樣,缺啥不,身體情況咋樣。俺原來喝淮河的水是甜的,現在俺心里每天都是甜的。”
記者 楊軍民 通訊員 吳曉兵 文/圖
潘子訓在河里捕魚。
潘子訓淮河岸邊的草棚。
潘子訓搬進新居。
天黑去下網,一早去收網,當天趕早集把魚賣掉換來生活用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潘子訓就這樣在淮河邊度過了45個年頭。
講起潘子訓,附近村民都說他是個怪老頭兒。他鄰淮河水而居45年,居住的草棚離淮河水不足10米,河水就在身邊流淌。45年來,吃水、做飯、洗衣服都是掂個桶到淮河里提。
有人說,這位孤寡老人日子淡如水、不好過。而81歲的潘子訓怡然自得、笑口常開,耳不聾、眼不花,還能撐漁船、下漁網。
潘子訓家里世代為漁民。36歲時,他和母親、兩位弟弟從安徽遷到這里。后來,一個弟弟去了江西,一個弟弟在正陽縣陡溝鎮代灣村“倒插門”成了家,潘子訓和母親就在淮河岸邊住了下來。再后來,母親去世,他就一人守在河邊。以打魚為生的他,對陡溝鎮境內十幾公里淮河的彎彎道道,他是最清楚的。以前魚多的時候,生活過得還不錯,每次賣100多元很正常。近些年,魚少了,他就開點兒荒、刨點兒地,生活也過得下去。
多年來,潘子訓對淮河產生了割舍不下的情感。弟弟一家人和當地基層干部群眾無數次勸他:“這里前不著村、后不著店,一到天黑連個人影也沒有,還是到莊上住吧!”每次,潘子訓都是搖頭。他說:“每天睜開眼就能看到淮河,吃在淮河邊,睡在淮河邊,習慣了。”
讓他沒有想到,國家扶貧政策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2018年秋天,一位縣領導來到他所在的陡溝鎮隗灣村扶貧調研,當聽說潘子訓還一人在淮河邊居住時,就來到他住的草棚里看望并勸說他,在莊里住條件好,也不影響打魚。
經過輪流勸說,潘子訓終于答應搬家。2019年1月13日,淮河邊草棚里熱鬧了起來,鄉、村干部都趕來給潘子訓搬家。他們把潘子訓的家當全部收拾好搬到車上,開車帶著他進了莊里。兩間嶄新的屋里通了電、水、煤氣,連米、面都準備好了,床上鋪上了新被褥。臨近中午,兩名村干部提議,要大家一起下廚給潘子訓做頓午飯,慶祝他回歸莊里。那天的午飯,潘子訓吃出了幸福的味道。
現在,他逢人便說:“政府對俺一個孤寡老人咋那么好。每隔幾天,村干部都會上門問俺生活咋樣,缺啥不,身體情況咋樣。俺原來喝淮河的水是甜的,現在俺心里每天都是甜的。”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