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已幫助2億多群眾解決住房困難
摘要: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人民群眾的人均居住面積不斷得到提升,居住品質也同步得到提升,“安居宜居”的居住發展目標不變,未來會從關注人均居住面積向關注居住水平過渡,從住有所居向安居宜居發展。三是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
9月26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表示,下一步,將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和住房市場體系。
王蒙徽表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作出了突出貢獻。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人民群眾的住房條件顯著改善。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由1949年的8.3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39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提高到47.3平方米。住房制度改革不斷深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進,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萬套,幫助2億多群眾解決了住房困難,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
二是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數量由1949年的132個增加到2018年的672個,城鎮化率由10.6%提高到59.6%。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道路長度增加了15倍,建成區的綠地面積增加了19倍,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分別提高263倍、395倍,燃氣、自來水普及率分別達到96.7%和98.4%,城市承載能力不斷增強,人居環境更加生態宜居。
三是農村面貌煥然一新。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大力推進農村危房改造,支持1794萬農戶改造了危房,700多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了住房安全有保障。
四是建筑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建筑業總產值比建國初期增加了4000多倍,從業人員占全國就業人口的比重超過7%,建筑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地位顯著增強。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人民群眾的人均居住面積不斷得到提升,居住品質也同步得到提升,“安居宜居”的居住發展目標不變,未來會從關注人均居住面積向關注居住水平過渡,從住有所居向安居宜居發展。
“下一步,將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和住房市場體系,加快解決城鎮中低收入居民,特別是新市民住房問題,促進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王蒙徽表示,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進一步做好公租房保障工作。二是大力發展和培育住房租賃市場。三是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四是穩步推進城鎮棚戶區改造。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