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田疇 織錦繡
金秋時節,行走在西平大地的鄉間沃野里,一個個農業項目加速推進、一塊塊田地碩果累累;一座座新宅錯落有致,農民的歡聲笑語不時回蕩……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近年來,西平縣農業農村工作緊盯“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這一目標,依托良好的農業基礎,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
特色農業助推鄉村振興
西平縣素有“豫南糧倉”之美稱,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208萬畝,總產量穩定在93萬噸以上,先后10次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榮譽稱號。
“強本固基?!倍嗄陙恚髌娇h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單產穩步提高,總產穩定增加,品質持續改善,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2016年~2018年,全縣糧食總產量分別是93.88萬噸、94.28萬噸、96.64萬噸;2019年,全縣小麥種植108.2萬畝,總產量54.1萬噸。
該縣按照“四?!币螅罅Πl展優質小麥,優質強筋小麥常年種植在75萬畝左右,成為國內各大方便面生產企業和面粉加工企業重要的原料基地。2018年8月,“西平小麥”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認證。2018年9月,西平成功舉辦“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首屆中國農民電影節”,以“西平小麥”為代表的豐收宴,成為宣傳西平、展示西平農業發展成就最亮麗的一張名片。2018年12月,西平還被國家電影總局等部門授予“三農影視拍攝基地”稱號。
同時,西平縣特色蔬菜瓜果種植面積近20萬畝,年產蔬菜瓜果76萬噸,產值突破5億元。其中,“堯綠牌”反季節蔬菜、供港蔬菜在北京、廣州、西安等城市打響品牌。
作為全國肉類產量百強縣、生豬調出大縣和河南優質畜產品生產基地、河南畜牧強縣,西平縣畜牧發展不斷實現新突破,形成了生豬、蛋雞、肉牛三大產業集群?!柏S源農場”生態豬肉、“德青源”無公害雞蛋、“啟慧牌”優質牛肉凸顯品牌優勢。
產業興農走出富民新路
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近年來,西平縣把“科技興農”戰略擺在了突出位置,持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打牢“科技興農”基礎。目前,全縣有效灌溉面積87.6萬畝,高標準農田80萬畝,農業生產機械化率接近100%。
為深入實施“科技興農”戰略,該縣完善并鞏固以“專家定點聯系到縣、農技人員包村聯戶”為主要形式的工作機制和“專家+農技人員+科技示范主體+輻射帶動戶”的技術服務模式,推進農業科技信息進村入戶。同時,對種養大戶、科技能手、農民經紀人、村組干部等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技能培訓,使他們成為農村產業發展的“領頭雁”。此外,以點帶面,推動產學研相結合,促進農業發展。如今,科技對西平農業生產貢獻率58%。
為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條,西平縣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融合發展一二三產業,拉長產業鏈條。目前,全縣從事農產品加工的企業達到95個,實現總產值79.88億元;規模以上企業57個,實現總產值77.62萬元。2018年,西平縣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是51.26億元、79.88億元、108.32億元。該縣加大品牌建設力度,鼓勵龍頭企業著力抓好品牌的整合和保護,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和檔次。目前,全縣龍頭企業注冊商標25個。魯洲生物科技、新益面粉、豫坡酒業等企業產品成為國內知名品牌。
該縣還不斷優化利益聯結,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推行合同訂單、股份合作、托管寄養、聯耕聯種等經營模式,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土地入股+務工收入+經營分紅”等利益分配機制,不斷夯實增收基礎,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目前,全縣新型經營主體總數4246家,其中農業龍頭企業68家,農業專業合作社2472家,家庭農場846家,專業大戶928家,初步形成了以種植業為主導、以農產品生產、加工為紐帶的農業經營組織體系,促進了群眾穩定增收。
美麗鄉村開啟幸福生活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边@些昔日陶淵明筆下如夢如幻般的“桃花源”式新農村在西平縣廣大農村隨處可見。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近年來,西平縣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以“三治”“五化”為內容,高質量推進“整潔美麗,和諧宜居”的新農村建設,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幅畫、一線一風光”的全域大美格局。
西平縣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作為打響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槍”,高位推動,成立了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相關職能部門“一把手”為成員的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領導小組,鄉、村也成立相應組織,層層有任務、人人有責任。
2016年以來,西平縣清理改造坑塘707個,改造旱廁7758個,建設文化活動廣場191個、小游園262個,配備農村保潔人員1985名,農村主干道路明亮率在80%以上,全縣林木覆蓋率達30.17%,呈現“綠樹村邊合”的鄉村風光。
過去,說起西平縣的農村,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臟亂差”。如今,西平縣的農村正散發出無窮的魅力——鄉村的環境美了,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豐富多彩了,廣場上村民隨著音樂翩翩起舞,農家書屋里農民盡情享受知識的甘泉,各鄉鎮的農民腰鼓隊、秧歌隊、繪畫協會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民間的藝術氛圍日漸濃厚……
70載農業發展之路,一代代西平人在嫘祖故里,書寫了一篇篇農業傳奇。在斗轉星移的歲月里,西平人正繼續用智慧和行動,描繪著西平農業更加輝煌的未來……
組稿:丁振趙文濤圖片由西平縣委宣傳部提供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