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國際機場:“中國速度”建造北京新地標
摘要:大興國際機場:“中國速度”建造北京新地標
天安門正南46公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猶如展翅飛翔的鳳凰一般,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工作人員正在為9月30日前順利通航做最后準備。
從2015年9月大興國際機場開始建設至今,一座全球最大規模的單體航站樓平地而起。等到正式通航之時,大興國際機場與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兩座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將南北遙相呼應,北京將正式進入雙樞紐時代。
即將投入運營
近幾年,由于城市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北京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逐年增長,全年超負荷運轉已成為常態。
自2012年以來,航空公司在北京首都機場遭遇了申請航線難、申請時刻難等發展瓶頸。目前,每天有大約300個飛行架次無法安排,每年近1000萬人次的潛在需求被拒之門外。2014年年底,總投資近800億元的北京新機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自2015年9月,大興國際機場全面動工后,持續向世界展示著“中國速度”——2016年9月,地下結構工程“躍”出地面;2017年6月30日,航站樓鋼結構封頂;2018年12月,外立面裝修工程全面完成;2019年2月,飛行校驗結束;2019年6月30日,主體工程全部竣工。
此外,大興國際機場周邊配套道路、綜合管廊工程以及地鐵、城際鐵路等交通設施也均已通過驗收,這些配套工程的順利進行,也為大興國際機場9月底的投入運營提供了有力保障。
創造多項世界第一
“2017年我從廣州南航總部來到北京大興時,這座新機場的建設工地上基本上還沒有路,很多配套也都沒開建,根本看不出機場區域的雛形。”大興機場五大建設指揮部之一、南航大興機場建設指揮部指揮長王建軍告訴記者。
在短短的45個月中,這座機場以高效的“中國速度”如期竣工,還被英國《衛報》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首,成為北京新地標。
據了解,大興國際機場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空港,遠期年旅客吞吐量將達1億人次。航站樓鋼網架結構形成了一個不規則的自由曲面空間,總投影面積達31.3萬平方米,大約相當于44個標準足球場。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設指揮部總工程師郭雁池表示,在主航站樓里,與城際鐵路、地鐵等交通方式相連通的交通樞紐規模相當于北京站的大小,旅客值機中心區域形成的無柱空間可以完整放下“水立方”,航站樓頂的屋面網架用鋼量接近“鳥巢”,工程建設難度可想而知。
“建設高峰期時,僅主航站樓一天就有8000多名工人同時施工。”郭雁池介紹,正是因為大量工作人員的辛勤努力,大興國際機場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不僅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減隔震航站樓,全球首座雙層出發、雙層到達的航站樓,還使高鐵首次實現了下穿航站樓,這一系列成就令世界矚目。
向世界展示東方之美
除了創造了一系列新紀錄外,大興國際機場在航站樓的工程建設上,還實現了工藝水準和美學呈現的和諧統一。
據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規劃設計總院總規劃師牧彤介紹,大興國際機場的外形在整體設計上呈現流線放射狀,5條指廊從中心向四周發散,宛如鳳凰展翅。
航站樓的中心頂部還修建了巨大的六邊形天窗,形成一個大型光庭。每條“指廊”頂部會延伸出一條天窗,延展到各個“花瓣”的末梢,它的頂部直接與氣泡狀天窗相接,將屋面與承重結構一體化,簡化了建筑形式,浪漫靈動。
“作為一座面向未來的國際化智慧機場,大興機場航站樓在室內設計中也向世界充分展現著東方之美。”牧彤表示,機場室內空間的連通性很強,以白色色調為主,其荷葉般的內部結構覆蓋了主要空間。
此外,為了讓旅客在候機時擁有更多的休閑環境,在機場的5個指廊末端,還別出心裁地設計出了以絲園、茶園、瓷園、田園、中國園為主題的5個露天庭院,讓旅客在候機時可以體驗到古與今、人工與自然的巧妙融合。(記者 訾謙)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