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韻鄉魂絲弦道
摘要:在我市戲曲專家陳嶺教授的傾心創作和指導下,平輿縣絲弦道非遺傳承保護中心歷時兩年的編排,推出新編絲弦道大型劇目《德孝情》。該劇一舉獲得駐馬店市第五屆戲曲大賽金獎第一名。目前,絲弦道藝術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記者 王曉晶 通訊員 閆小偉 文/圖
平輿絲弦道演出現場。
絲弦道的創始人萬道同是清末平輿縣萬寨村人。他自幼深受戲曲文化熏陶,與胞弟萬道榮創辦了絲弦道會,寫曲作詞,自娛自樂。他誠邀行內人士共同探討,從中汲取大調曲子、清音與民間小調等精華,創立了一種新的曲藝形式——絲弦道。
初期的絲弦道,演出形式為“清音”坐唱,類似現在的文藝沙龍。通常是一幫曲友或聚于廳堂,或聚于茶樓,你唱我和,自娛自樂。參與演出的人員多是學界名流,演唱者都是演員兼伴奏,主要樂器有俗稱嘟嚕胡的軟弓京胡、墜胡、四胡、琵琶、古箏、瑟等。嘟嚕胡是絲弦道最顯著的樂器特征,與大調曲子和小調曲子伴奏區別明顯。絲弦道的曲調風格多變,有的哀婉低沉、細膩抒情,有的卻活潑俏皮、爽朗明快。絲弦道的曲目反映當地人民的現實生活,唱詞通俗易懂,百姓喜聞樂見。
2012年,平輿縣政府將平輿縣豫劇團改組為平輿縣絲弦道非遺傳承保護中心,鞏固演職隊伍,完善設施設備,每年撥出專款,對絲弦道傳統曲目進行挖掘整理,將《小禿勸妻》《王婆罵雞》《李豁子離婚》《放洋焰火》等經典曲目重新搬上舞臺。平輿縣政府還研究制定了《絲弦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五年規劃(2016~2020)》,由平輿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負責實施,現已發掘整理傳統曲目150多篇,創作劇目5個。
在我市戲曲專家陳嶺教授的傾心創作和指導下,平輿縣絲弦道非遺傳承保護中心歷時兩年的編排,推出新編絲弦道大型劇目《德孝情》。該劇一舉獲得駐馬店市第五屆戲曲大賽金獎第一名。
目前,絲弦道藝術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