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也有“難言之隱” 需及時治療
摘要:嚴重時影響排尿行走 鞘膜積液分為四大類型,即睪丸鞘膜積液,精索鞘膜積液,睪丸、精索鞘膜積液(嬰兒型),交通性鞘膜積液(先天性)。王德娟指出,腹腔鏡較傳統開放手術的優勢在于可同時觀察雙側鞘狀突,減少對側二次手術的風險。同時,切口小且隱秘,不影響外觀。
市民黃先生上周喜得貴子,但洗澡時,孩子媽媽突然發現才一周大的胖寶寶竟然兩邊“蛋蛋”不一樣大!黃先生急忙帶著寶寶到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泌尿外科門診就診。記者獲悉,黃寶寶被診斷為“交通性鞘膜積液”,被立即收治入院并進行手術治療,術后當天即康復出院。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泌尿外科王德娟主任醫師指出,引起男娃雙側陰囊不一樣大小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常見的病因就是鞘膜積液,王德娟提醒各位寶爸寶媽,時刻關注寶寶的“難言之隱”,發現問題也不要害怕,第一時間求醫,千萬不要聽信“秘方”,以免錯過最佳診療時機。
男寶寶出現“小意外”
王德娟指出,鞘膜囊內積聚的液體增多而形成囊腫者,稱為鞘膜積液。
鞘膜積液的形成是男寶寶發育中的一個“小意外”。在胚胎發育早期,男胎的睪丸位于腹膜后第2~3腰椎旁,以后逐漸下降,7~9個月時睪丸經腹股溝管下降至陰囊,同時附著于睪丸的腹膜也下移形成鞘狀突。出生前后鞘狀突大部分閉合,僅在睪丸部分形成一個鞘膜囊。
正常情況下,鞘膜囊僅有少量漿液,但如果鞘膜的分泌與吸收功能失去平衡,例如分泌過多或者吸收過少,都可形成鞘膜積液。
嚴重時影響排尿行走
鞘膜積液分為四大類型,即睪丸鞘膜積液,精索鞘膜積液,睪丸、精索鞘膜積液(嬰兒型),交通性鞘膜積液(先天性)。
王德娟指出,交通性鞘膜積液尤為值得家長注意。因為交通性鞘膜積液又稱先天性鞘膜積液,是鞘狀突完全未閉合,鞘膜囊可經一小管與腹腔相通。有時可有腹腔內臟器進入鞘膜囊,導致先天性腹股溝疝。
得了交通性鞘膜積液,孩子可能并不會有任何疼痛感,然而家長可觀察到寶寶的“蛋蛋”或者腹股溝處觀察到腫脹,呈慢性、無痛性逐漸增大。腫脹可能在躺下或休息時減輕,于活動增多或者哭鬧的時候變得更明顯。積液少時無明顯不適,積液量多時才感到陰囊下墜、脹痛和牽扯感。
交通性鞘膜積液量多時,有可能會影響排尿、行走,合并腹股溝疝時,可能發生嵌頓疝。
滿周歲積液未消建議手術
王德娟提醒,如果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患有交通性鞘膜積液,則需要在每次的兒科保健體檢時格外注意這方面的檢查,一直到孩子滿1周歲,通常積液可自行吸收消退。
如果積液超過1年,建議采取外科手術解決。一個目的是為了移除陰囊內的液體,另一個目的也是為了修補腹腔和陰囊之間的開口。如果合并腹股溝疝,孩子陰囊部位腫塊平躺無法回納、出現觸痛或者存在難以描述的不適感,這可能提示出現了嵌頓疝,需立即就診,可能需要緊急外科手術治療。
目前治療交通性鞘膜積液的主要手術方式有兩種:
傳統開放手術:沿腹股溝切口或下腹部切口,處理皮下各層結構,游離鞘狀突至內環后結扎。
腹腔鏡手術:臍部周圍小切口,建立通道及氣腹后即可觀察到未閉的鞘狀突,用帶線針經皮膚穿刺進行結扎。
王德娟指出,腹腔鏡較傳統開放手術的優勢在于可同時觀察雙側鞘狀突,減少對側二次手術的風險。同時,切口小且隱秘,不影響外觀。由于這種手術操作相對簡單,誤傷周圍組織風險小,不會對寶寶未來產生影響。
(全媒體者任珊珊 通訊員簡文楊、李饒堯)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