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舊小區改造由老百姓“點菜”
摘要:重慶老舊小區改造由老百姓“點菜”
新華社重慶9月2日電 題:重慶老舊小區改造由老百姓“點菜”
新華社記者陶冶
78歲的重慶長安廠退休職工陳心靈現在每天都愿意去樓前的院壩和街坊們擺擺龍門陣,給院壩里擺放的盆栽澆澆水,而就在幾年前,他從來不愿意在那里停留片刻。
“以前的院壩,只有一條小的通道過路,兩邊本該是花園的地方都被部分居民圍起來養雞、種菜,又臟又亂,蚊蟲到處飛,臭得熏人。”老陳回憶起以前的場景說。
老陳所住的地方是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街道鯉魚池三村,這里基本上是建于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房子,屬于典型的老舊小區。近年來,隨著重慶市城市提升行動工作的展開,一個個老舊小區經過改造提升,煥發生機。
記者在老陳居住的鯉魚池三村25號看到,兩棟老居民樓中間的院壩干凈、整潔,地面全部鋪設防滑透水磚,幾棵參天大樹下,有幾組石頭桌子和凳子供居民休息。
“為何不弄一些花園呢?”記者問。
“因為當地居民不愿意!”鯉魚池社區黨委書記李東蜀這樣回答。
看著有些疑惑的記者,李東蜀解釋說,對老舊小區改造,首要的原則是“問計于民”。當時改造的時候,居民們就反映說,如果修花園,漂亮是漂亮,但由于這里比較陰暗潮濕,蚊子特別多,修了花園也沒法待。最后就尊重了居民的意見,現在這里成了居民們每天最樂意去的地方。
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當下推進的老舊小區改造提升著眼于解決群眾居住基本問題,是“雪中送炭”,不求高大上,主要圍繞配套設施、周邊環境、房屋本體、管理規范四個方面,以入戶征求意見、菜單式選擇改造內容,按照小區缺什么就補什么,群眾需要什么就完善什么,什么問題突出就解決什么問題的思路,充分尊重居民意愿。
李東蜀舉例告訴記者,這里的房屋外立面仍然是當年的模樣,并沒有花錢貼瓷磚或刷成漂亮的顏色,就是居民們覺得沒有那個必要;但對于居民們加強小區安全的訴求,立即引入市場機制,給每個單元加裝門禁系統,由社區牽頭對門禁系統進行嚴格管理。
“這就是‘菜單式’改造的好處,老百姓滿意,政府的工作也有的放矢。”李東蜀表示。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