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出行的破局之路:輕模式盤活存量車
中新網8月30日電 無論是以公司自持有車輛的傳統租賃模式,還是以私家車共享的新模式,還是分時租賃的細分模式,在過去十年里基本都出現過,熱鬧過,但留存下來的卻不多。
中國共享租車行業也經歷了行業的發展期及洗牌期。2014年,中國共享租車市場在資本的助推下開始空前火爆,像PP租車、凹凸租車、寶駕租車、友友租車、Cocar等玩家在這一年內就累計獲得了超過1.2億美金的投資。
在經歷行業五年發展后的今天再看,Cocar和友友租車于2015年先后倒閉,寶駕租車轉型為分時租賃平臺,PP租車于今年年初被瓜子二手車收購,凹凸租車于今年6月將品牌戰略升級為“凹凸出行”,旗下囊括以長短租業務為主的“凹凸租車”、專注分時租賃的“凹凸共享車”,以及車險用戶出險后可以一鍵預約的“凹凸出險代步車”等業務子品牌。
且不說傳統重模式租車因為成本高、模式重,因此邊際效益遞減,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發展自限性。就說從模式上“無限接近最合理的模型”的私家車租賃,在中國發展的也是磕磕絆絆。很多紅極一時的企業走過了創始-融資-燒錢-虧損的路徑后,漸漸又從人們的視野中遠去。
原因在于,一是中國人對于共享經濟的觀念處于一個不斷被市場教育的階段,還沒有完全成熟;其次,是過去部分租車企業盲目效仿燒錢模式,沒有把資源真正用在企業的長遠發展商;最后一個較為重要的因素,是物聯網、AIot、萬物互聯、5G等技術還沒有到成熟期,使得基于全數字鏈路的私家車租賃管理平臺的體驗還有提升空間。
創辦于2014年5月的凹凸出行已經基本是這一行業唯一堅持至今,還一直處于正向發展、規模不斷壯大的良性循環中的企業了。
從一開始創業,凹凸就將汽車定義為一種服務而非資產,打造一個便捷安全的信息服務平臺,將私家車作為閑置資源進行高效利用。通過存量私家車共享的方式,讓中國人體驗更有趣的出行體驗和生活方式。歷經5年成長,靠精細化運營的凹凸租車已成長為共享租車領域的行業“大拿”。
從注冊車輛數量來看,上線5年來,凹凸出行的業務已經覆蓋全國超過60座城市,注冊車輛超過50萬輛,這就是中國最大的共享出行平臺的規模,也是中國的市場優勢。
而單從用戶數量對比,凹凸現有的1500萬用戶,和中國潛在的數億用戶,規模和潛力都大大超過海外用戶數。
首先,根據中國公安部交管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中國私家車保有量為1.98億輛,但機動車駕照持有人數高達4.22億人,意味著有超過2億的駕照持有人有自駕需求卻沒有車開。這個數據未來還將大幅增加,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十年后中國駕照持有人會達到10億人,而中國眼下的道路和相關基礎設施對汽車保有的最大容量僅為3億輛,有本無車一族將達到7億。同時,為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多個城市紛紛出臺汽車限行限購政策,汽車的供需矛盾異常突出。
再從人口規模和市場空間來講,中國共享租車(含分時租賃)的存量市場和增量空間都大的驚人。全國66個城市汽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29個城市超過200萬輛,11個城市超過300萬輛,2個城市超過500萬輛。在這66個熱門城市里的汽車總保有量就達到了1.1億輛。
巨大的存量+增量數據,勾勒出了這樣一幅誘人的圖景——在共享經濟模式下,即便只有10%的車主參與分享,整個社會就將擁有1100萬輛私家車運營資源,這一數據不僅使中國私家車租賃行業未來最終的勝出者會成為全球最大的私家車資產運營管理平臺,而且運營的私家車源總量將超過現有國內所有傳統+網約車企業之和,成為社會運力的強大彈性補充。
但是,中國共享租車的實際滲透率只有1%,或者更可能還達不到。也就是說,即使按照從1%到10%的保守估計,未來還將有數百萬輛車進入這一市場。因此,羅蘭貝格數據顯示,預計2018年前后,中國租車市場規模將增至650億元,從此而后,未來5年中國汽車共享市場將以每年超80%的速度增長,超過全球增長速度。
中國整個市場的發展歷史小于20年,整合度非常低。所謂整合度,就是我們目前主要租車市場份額現在低于20%。所以,中國整個租車市場正在面臨一個高速爆發且整合度相對比較低的時間點,共享租車帶來的是供給端顛覆性的一種方式,可以為整個市場未來的爆發注入一個非常重要的供給。
政策上的利好也為行業的發展打了一劑強心針——今年8月,人民日報權威發聲:《共享經濟可持續發展路正寬》。文章指出,來自國家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自2016年起,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連續增長,到2018年,交易規模達到29420億元,直接融資規模約1490億元,參與者約7.6億人。未來三年,我國共享經濟仍有望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速。
而中國的共享租車行業代表凹凸出行堅持到了一個更好的年份,那就是當下。
輕不是本質,汽車即服務才是本質
凹凸出行是上一輪共享汽車競爭中的勝出者,但它有足夠的壁壘應對還會源源不斷而來的后來者么?
凹凸出行的輕資產模式剝離了專職司機在出行服務中的角色,設定用車者可以依靠自己來駕駛車輛。這不單把出行服務變成了一種更輕的服務,而且擁有極大的彈性空間。
凹凸出行聯合創始人兼CEO陳韋予:“汽車即資產的時代結束,汽車即服務(Car as a Service-CaaS)時代即將來臨。當你可以越來越便捷地觸達到車輛,汽車將不再是一項資產,而轉變成一種服務——可以碎片化購買使用時間,并延展到出行以外的綜合類生活服務。”
陳韋予認為,共享出行行業是一個“欲速則不達”的行業,輕資產、重運營才讓凹凸出行順利地走到今天。而5G時代的到來將把共享出行帶入春天。
可以說,理念領先本身就是一種競爭優勢。
再來看看凹凸出行的行業壁壘。
其一是品牌壁壘,凹凸最核心的品牌價值觀,是希望讓用戶更有樂趣地出行。當品牌壁壘開始建立,即使有一天你不再有補貼,真正認同你價值觀的用戶會一直都在。
其二是產品和服務上的壁壘。凹凸出行自建全職車管家團隊,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等地推出的24小時全城免費取還車業務,將非標的服務體系標準化落地,在行業里是首發。
凹凸出行也一直為用戶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如凹凸的“出險代步車”服務,車險用戶出險后即可一鍵預約同級別甚至同款代步車,彌補了出險代步車長期以來的服務短板。 目前,凹凸出險代步車已與人保財險、太保產險、平安產險均建立了戰略合作,占據代步車市場90%以上的市場份額,已有超過20萬客戶享受了出險后代步車取送上門、事故車代為送修的一體化服務,大大推進了代步車服務的產品化進程。
綜合以上幾點,凹凸出行打造的圍繞汽車全生命周期平臺基本相當于我們第一節中說的美歐各大共享租車企業的各種模式的聚合體,而且它的發展潛力甚至大于Turo和Getaround兩所全球行業巨頭公司之和。
汽車即服務,通過剝離人和車的聯系讓閑置的車輛不再是日漸折損的消耗品而是可以實現“躺賺”的“搖錢樹”;讓更多人在更多的場景不需要耗費巨資即可享受駕駛的樂趣……如果這種趨勢如約而至,這在帶來極佳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同時,減少資源的消耗。而可持續發展,不就是共享經濟的正道么?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