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鐵姑娘”
王太廣
村里人都說那些留短發、皮膚黝黑、體格健壯、干活潑辣的女孩是“鐵姑娘”。
生活在農村的人,每天都要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從春播到夏種,從秋收到冬管,男勞力不夠時,女勞力頂。俺生產隊是從修建宿鴨湖水庫時遷移出來的,每到三夏和三秋時節,新莊的莊稼多、面積大,勞動量也大。而老莊臺的一百多畝地也不能丟,多收一點是一點。那些無牽無掛、敢打敢沖的“鐵姑娘”,大都被派到宿鴨湖西岸的老莊臺去干活了。
老莊臺只有十幾間土坯房,有牲口屋、伙房、倉庫和簡易宿舍。“鐵姑娘”的隊長是王花葉,隊員有韓彩閣、崔平、李愛玉、朱小真、崔三妮等。單說麥收季節,就面臨三大考驗。她們每次到宿鴨湖收麥,面臨的第一大考驗就是超負荷的勞動強度。每天天不亮,王花葉就睡不著提前起床,然后喊姑娘們出工。割麥雖然是姑娘們的強項,但她們一趟子十來壟,需一鐮一鐮地割,一氣割幾十米不直腰、不抬頭,男人是絕對受不了的。割半天麥,就累得腰酸腿疼、四肢乏力。莊稼活干不完,割了麥子又裝車,再往打麥場里拉麥秧,接著是攤場、打場、起場、揚場、垛垛等。天黑了不收工,夜晚還要加班干。
第二大考驗是忍受力。扎手的麥芒鉆進鼻孔、袖筒、褲腿,流淌的汗水把衣服浸透,皮膚像針扎一樣難受。她們風華正茂,又是愛美的年齡,誰都想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現在人們面前。尤其是高溫天氣,她們臉上的汗斑、衣服上的汗漬,再加上住的土坯房宿舍沒法洗澡,常人不能忍受的艱難,她們不得不忍受。
第三個考驗就是對艱苦生活的耐受力。當時,人們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主食吃的是苞谷面窩窩頭加咸菜,窩窩頭每嚼一口像吃一嘴沙子,就這也得吃,不吃餓得慌。
面對這樣繁重而緊張的體力勞動,“鐵姑娘”們沒有退縮,仍然以堅強的毅力、頑強的斗志日夜奮戰,充滿著激情、充滿著歡樂、充滿著笑聲,直至把麥子收打完畢,顆粒歸倉。
除了麥收外,凡是男勞力干的農活,“鐵姑娘”們都能干。挑水、挑糞、挑莊稼、擔糧食、拉架子車,搖耬撒種、揚場扛布袋,割草、鍘草、鋤地、犁地、耙地、刨地、挖地、挑塘泥……“鐵姑娘”們不僅樣樣會干,而且干得相當好。遇到起場、裝車、卸貨、挖溝、治河、平整土地、刨紅薯等農活時,只要有“鐵姑娘”們在場,男勞力就干得更加起勁,這也許是人們說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緣故。是啊,“鐵姑娘”們短發一甩麻利又靈巧,看著可美了,并且“鐵姑娘”們銀鈴般的笑聲給勞動場面帶來了活躍的氣氛。
1975年,我到水屯公社機關工作后,接觸了一些有名的“鐵姑娘”隊長,她們因為干活好、名氣大、成績突出而被重用。像新坡大隊的“鐵姑娘”隊長被破格提拔為大隊黨支部書記,1977年被縣委組織部考核后,任命為水屯公社團委書記;喬莊大隊的“鐵姑娘”隊長被提拔為公社婦女主任;大劉莊大隊的“鐵姑娘”隊長被提拔為公社團委副書記。后來,因上級落實有關政策和規范用人程序,她們雖然恢復了原來的農民身份,但曾經輝煌的“鐵姑娘”永遠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
“鐵姑娘”當然不會永遠“鐵”下去,她們也要嫁人生孩子。雖然她們嫁人了,但她們揮灑過的青春汗水卻永遠留在村子里的傳說中,她們爽朗的笑聲永遠留在時代的記憶里。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