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駐村干部與彝族孩子的“父子情”
摘要:張雪梅感慨地說,剛開始來時,阿爾石布不太愛說話,每當想起父母便哭鼻子,現在好多了,和她越來越親,稱呼也發生著變化,從張老師、張阿姨到現在的“張媽媽”,以前孩子不怎么注意清潔衛生,現在會主動打掃衛生、每天洗澡。
新華社成都8月28日電(記者陳地)26日,周翱翔又踏上了前往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扶貧征程。上周末,他因“家事”請了三天假,送他的彝族“兒子”阿爾石布“回廣安”上小學。
周翱翔是四川廣安市廣安區大龍鄉的農技干部,目前是當地派駐涼山州昭覺縣脫貧綜合幫扶隊的一名工作人員。今年是他扶貧的第二年,也是阿爾石布到廣安上學的第二年。盡管兩人很少見面,卻有著漢彝一家親的“父子情”。
2018年6月,周翱翔隨廣安區其他28名干部來到昭覺縣后,他被分配到特布洛鄉嗨列洼取村綜合幫扶組。“180多個學生的村小,僅有4名教師,其中3名為代課老師,有一個代課老師小學都沒畢業。”駐村走訪中,周翱翔了解到,全村900多人,學齡前兒童和小學生占了1/5,“孩子多,教師少,教學質量難保證”。
在嗨列洼取村,周翱翔認識了村民阿爾能土。阿爾能土有4個孩子,最大的16歲,最小的5歲,一家人的生活重擔都壓在他一個人身上。“一定不能讓孩子們輟學。”周翱翔對阿爾能土說,只有讓孩子們多學習知識,才能走出貧困。
“壓力大得很喲!”阿爾能土說,村小的教學質量不好,家里的生活條件也差,他無法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完成義務教育。
“我愛人是小學教師,孩子也讀大學去了,不然你把老三阿爾石布送到廣安讀書,由我愛人帶?”突然間一個念頭在周翱翔腦中閃過,而且十分堅定。他對阿爾能土說,阿爾石布剛好在讀小學,10歲的孩子應該也能很快適應外面的生活。
“真的嗎?那就這樣定了喲!”阿爾能土很快便同意了,只上過3年小學的他,吃了不少沒文化的虧,深知讀書的重要。“周翱翔是過來幫助我們的干部,夫妻倆都是文化人,孩子交給他們,我們應該可以放心。”阿爾能土對孩子媽媽說。
當晚,周翱翔卻睡不著了,這事他還沒和妻子張雪梅商量。第二天天剛放亮,他便懷著忐忑的心情給妻子打電話。讓老周意外的是,愛人竟沒有一絲猶豫:“如果我們幫他這把,孩子今后能夠考上大學,受益的將是他一家子。你做得好,你找機會把孩子帶回家來吧!”作為一名農村教師,張雪梅深知農村孩子的不易。
去年8月中旬,阿爾石布第一次走出大涼山,來到廣安區濃溪鎮中心小學。
“變化不是一點呢!”張雪梅感慨地說,剛開始來時,阿爾石布不太愛說話,每當想起父母便哭鼻子,現在好多了,和她越來越親,稱呼也發生著變化,從張老師、張阿姨到現在的“張媽媽”,以前孩子不怎么注意清潔衛生,現在會主動打掃衛生、每天洗澡。聊著阿爾石布一年來的改變,張雪梅的臉上洋溢著幸福。
最讓張雪梅欣慰的是,阿爾石布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好。“五年級的孩子了,拼音寫字還牛頭不對馬嘴。”張雪梅沒有責怪,而是從最簡單的聲母、韻母教起,耐心為他補習。去年期末考試,阿爾石布的語文和數學都拿到了“優”。
“阿爾石布明年小學畢業,我準備幫助他在廣安一直讀完高中。”周翱翔說,“大力發展教育才可能阻斷貧困代際傳播,我們扶貧干部只要盡心為老百姓出主意想辦法,哪怕力量很微薄,也許就能改變一個人甚至一家人的命運。”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