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爐”里的建筑工:“擦汗當洗臉,手套膠鞋當電熱毯!”
摘要:36歲的吳亮在橋上檢查人行道護欄的焊接情況,他身上的長衣長褲早被汗水打濕,汗水正順著他臉龐往下流,他麻利地用手甩開臉上的汗水說:“流汗就當洗臉,洗了臉就涼快啦!”吳亮告訴記者,地面溫度40℃的時候,橋面溫度能達到60-70℃,在橋上待兩分鐘,就會渾身濕透。
新華社重慶8月23日電 “火爐”里的建筑工:“擦汗當洗臉,手套膠鞋當電熱毯!”
韓振、陳秀
8月底,成功入夏的重慶正式切換成“火爐”模式。21日上午10點,橫跨長江的鵝公巖軌道專用橋上,太陽“火力”十足地掛在空中,將腳下的風、江上的水,都暴曬得熱氣騰騰。此刻,建筑工人吳亮和他的工友們,正在“浴霸下穿長袖長褲洗熱水澡”。
36歲的吳亮在橋上檢查人行道護欄的焊接情況,他身上的長衣長褲早被汗水打濕,汗水正順著他臉龐往下流,他麻利地用手甩開臉上的汗水說:“流汗就當洗臉,洗了臉就涼快啦!”
焊接質量、用電安全、施工進度……這些都是吳亮每天的工作。吳亮所建設的這座橋是一座“世界級”自錨式懸索橋,是重慶軌道交通環線鵝公巖軌道專用橋。這座橋全長1650.5米,建成投用后,可實現九龍坡區與南岸區的輕軌直連,將大大方便沿線市民出行。
“這是一個便民工程,也是一個百年工程,安全工作一定要做仔細,不能有絲毫差錯。”吳亮告訴記者,他早上六點開工中午十一點下班,下午三點上班工作到晚上八九點,一個月回家不到一兩天。
“我家里有7歲和3歲的孩子,平時照顧不到他們。”吳亮說著,語氣低落下來,不過他眼里很快又閃出光來:“等這座橋修好了,我會帶孩子們來看,然后告訴他們,這座大橋是爸爸參與修建的。”
臨近正午,吸飽了太陽能量的鋼結構橋面,開始向外釋放熱量。記者踩在上面,感到腳底發熱直至發燙。吳亮告訴記者,地面溫度40℃的時候,橋面溫度能達到60-70℃,在橋上待兩分鐘,就會渾身濕透。
記者看到一名焊接工人正戴著安全帽、面套、手套、穿著膠鞋,渾身上下包得嚴嚴實實,仍在橋面上一絲不茍地焊接。“待在橋面上本來就熱,焊接的時候更熱。”這名來自四川的毛師傅說,為防止高溫飛濺物燙傷,他穿的膠鞋還要蓋一層皮革,戴的手套也是厚厚的皮革手套。說著,他摘下手套給記者看。記者看到,他的手指縫又紅又脹,記者試著戴上手套,感覺里面濕漉漉的,又悶又熱。
“手套里面的溫度,比外面的溫度還要高呢!”看到記者難受的表情,毛師傅笑著說,“我們習慣了,也不覺得苦啦,我們管擦汗叫洗臉,管戴手套、穿膠鞋叫包電熱毯。”
“每根長40厘米的焊條,10斤一包每天能用3包,因為橋面太燙不能坐,每天要在橋面蹲七八個小時。”當被問到工作強度時,毛師傅擦著汗說,“這個活不輕松,重慶也真熱,不過我修的這座橋可是座‘網紅橋’哦,還沒修通已經有很多人給它拍照了,這讓我很有成就感!”
5升起底的水壺、5瓶藿香正氣液,這是橋上建筑工人們的隨身標配;每天喝十幾升水,每天走2萬多步,這是橋上建筑工人們每天的生活寫照……
“火爐”重慶又稱為“中國橋都”。穿城而過的嘉陵江和長江之上,各式各樣的跨江大橋數十座,它們構成了這座城市一道道靚麗的風景。這些風景,是城市建設者們一磚一瓦精心構筑起來的;城市的建設者們,才是這座城市最靚麗的風景!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