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改造需要“微整”的智慧
摘要:還需強調的是,古城改造不只是“整形”,更要呵護古城的“魂”。深入挖掘古城的歷史文化內涵,以豐富多彩的方式講述古城故事,增強游客的體驗感、參與感,并在當下的生活中不斷孕育出新故事,這樣的古城,才能歷久彌新,永葆活力和魅力。
近日,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山海關柴禾市大集“微更新”后開市。多個集市攤位經過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等高校大學生設計改造后,更具文化韻味和藝術美感,讓人眼前一亮。在當地舉辦的非遺市集、柴禾市故事展、“守護長城樂園”長城創意展等活動,吸引了許多人關注和參與。
在文化旅游產業火熱發展的今天,古城鎮保護開發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如何讓歷經風雨的古城能夠真正吸引游客、承載游客、留住游客,對于當地來說是頗具考驗的。一些古城開發改造中出現大拆大建、拆真建假、過度商業化等問題,已經引起主管部門的關注和社會輿論詬病。今年3月,洛陽、大同、聊城等城市因對轄區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不力,受到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通報批評。這些城市的通病就是在古城改造中大拆大建,沒有保護好古城的完整性、原真性。
在全國范圍內,大拆大建的做法并非個例。有的古城所在地發展旅游,動輒上馬大項目、大工程。大筆的投資花出去了,大量的古建筑拆沒了,大批的原住民遷走了,古城變成了有名無實的空殼,即便新建了許多華麗精美的設施,也會讓人覺得失真、失味。
由此看來,山海關古城改造采取“政府支持引導、在地居民商家合作共建、社會資源共同參與”的“微更新”模式,不失為一種值得肯定的探索和創新。當地政府集中有限財力投入到古市集的更新改造,以此來營造文化品牌、喚起社會關注,可以說是“好鋼用在刀刃上”。
就像當前美容界流行的“微整形”手術,古城改造也要避免傷筋動骨、改頭換面,而是在盡可能保留原始風貌、韻味的前提下,對一些缺陷和瑕疵進行精準調整、細節優化,達到整體形象提升的效果。
還需強調的是,古城改造不只是“整形”,更要呵護古城的“魂”。這個魂,就是古城千百年來延續傳承的歷史文化精神,是一代代居民在此生活、生產的故事。古城開發改造切忌過度商業化,重點要改善基礎設施和生活環境,才能留住居民、留住傳統、留住記憶。深入挖掘古城的歷史文化內涵,以豐富多彩的方式講述古城故事,增強游客的體驗感、參與感,并在當下的生活中不斷孕育出新故事,這樣的古城,才能歷久彌新,永葆活力和魅力。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