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涂善珍 綻放社區“善之花”
摘要:涂善珍夫婦來到居民李富強家,給他的孩子帶來了衣服、書包等。在涂善珍老人的教導幫助及自己的努力下,王亞偉品學兼優,還加入了黨組織。涂善珍知道后非常高興,她說:“我也算幫了一個爭氣的孩子。”采訪結束時,涂善珍這番話樸實感人。
涂善珍在小區打掃衛生。
涂善珍和丈夫潘永鋒做志愿者。
涂善珍經常幫助鄰居。
□全媒體記者郭建光文/圖
閱讀提示
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也是一位不平凡的母親,更是一位樂于助人的熱心人,她用樸實行動幫助別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她含辛茹苦,把4個孩子培養成人。特別是出國留學的小女兒學業完成后準備留在美國的時候,她語重心長地告誡女兒,祖國培養你不容易,你一定要學成歸來報效祖國。女兒理解了母親的良苦用心,義無返顧地回到國內。
社區里,每天都會看到她掂著掃帚打掃衛生的身影,她與丈夫一起身穿紅馬甲走街串巷做義工。社區里很多人喊她好大媽,受過她救濟的鄰居親切地稱她為老大姐。她就是驛城區東風街道雪松社區林棲園小區居民涂善珍。
賢妻良母她家里出了4個大學生
“你看我們這個大家庭,目前已經有14口人了。這張全家福掛在家里,每次看到,我和老伴心里都暖暖的。”在涂善珍家客廳的墻上,掛著孩子們的照片,每一張照片的背后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張笑臉都展現著孩子們在各自崗位上揮灑汗水收獲的喜悅。
涂善珍的文化程度不高,但她深知文化對于孩子一生的重要性,不管家庭多么困難,她都和丈夫一起擔起家庭的重擔,讓4個孩子上學受教育。在她言傳身教下,4個兒女先后考上了很好的大學。兒女們畢業后,分別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優異的成績。
小女兒留學美國,畢業后本來要留在美國工作,涂善珍夫婦得知后堅決反對。涂善珍先后4次撥打越洋電話給女兒,語重心長地說:“你是公費留學生,咱這樣的家庭根本無力供你出國留學。我雖然文化淺,可是也知道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報效國家的故事。咱應該報效自己的國家。”接到母親的電話,女兒覺得母親說得對,決定回國工作。
“我丈夫潘永鋒幾歲的時候父親意外去世,連尸骨都沒有找到。婆婆后來改嫁了,撇下我丈夫一個人孤苦伶仃。老潘爭強好勝,給集體干活盡心盡力,是個實在人。后來因為挖河傷到腰部,年輕大小伙子需要拄著棍走路。村民都說他是個殘廢,可是我不嫌棄他,愿意嫁給他。”涂善珍回憶,后來丈夫在正陽縣大林鎮政府上班,他一心撲在工作上,家里家外都是涂善珍一個人照顧。
“大人再苦再累,也要讓孩子上學受教育。”涂善珍說,孩子們都很爭氣,如今都在大企業工作。兒女們大了,家里條件好了,涂善珍也上年紀了,按說應該享清福了,但她是個閑不住的人,經常參加公益活動,為小區居民做好事,給有困難的人提供幫助,用愛心溫暖人,用熱心感化人,受到大家的贊揚。
樂于助人她是小區的熱心人
涂善珍居住的林棲園小區位于雪松大道地下道口東端,條件比較差,配套設施跟不上,特別是小區的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難行,居民意見很大。為此,涂善珍和丈夫潘永鋒多次到有關部門反映情況,申請修鋪瀝青路面、修補漏水樓頂。在夫妻倆的努力下,小區的道路修好了,漏水的房頂不漏
了。小區環境改善了,如何做好小
區的內部管理工作?為此,涂善珍
帶頭參加義務勞動,每天只要有
空,她就拿起笤帚掃地。她說,大
家在這個小區居住,這個小區就
是我們的家,每人都愛護自己的
家,小區的環境就會越來越好。在
她的影響下,很多居民也自覺參于打掃衛生的行動中。2016年創文期間,該小區多次被評為“衛生環境先進小區”和“文明小區”。
涂善珍和丈夫不但熱愛小區的公共事業,而且熱心幫助小區里的困難居民。甄香蓮是小區的一名困難戶,癱瘓在床,靠丈夫收廢品維持生活。涂善珍和丈夫多次為他們家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小區另一名居民姜小好,離婚后獨自帶女兒生活,還要贍養80多歲多病的母親。姜小好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幾乎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涂善珍了解情況后,經常接濟她家,送米、面、油,解決她家的燃眉之急。
2018年7月的一天,天氣炎熱,涂善珍夫妻倆拿出1000多元錢買了一車西瓜,送到市兒童福利院和驛城區社會福利院,讓孤寡老人和孩子們吃上了甘甜解渴的西瓜。
“天氣熱了,我給孩子們買了短袖和短褲,讓孩子們試試合適不。”涂善珍夫婦來到居民李富強家,給他的孩子帶來了衣服、書包等。
李富強的妻子和父親先后因病去世,讓他欠下許多外債,加上家里還有兩個上學的孩子,生活極度困難。幾天前,涂善珍看到李富強的兩個孩子背著破舊的書包,穿著臟兮兮的衣服去上學,她心中產生憐愛之情,尋思著要給孩子換換書包和衣服。于是,她和老伴潘永鋒一起買了物品送過來。
用微薄工資她資助了一名大學生
市民王天運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2016年10月,他13歲的女兒王亞茹得了白血病,為了給女兒看病,花掉了家里多年的積蓄,還借了很多錢。正在讀高中二年級的兒子王亞偉看到家里實在困難,決定退學打工賺錢給妹妹看病。涂善珍夫婦得知情況后,給王天運送去了醫藥費,并決定每月資助王亞偉300元生活費。
“我原本不認識王天運,我的一個鄰居介紹了他家的情況后,我和丈夫請他們一家簡單吃了頓飯。”涂善珍說,“看到王亞偉一心要輟學打工賺錢為妹妹看病、為家人分憂,那一刻我感覺到了這個孩子的無助與善良。如果他輟學了,這個陷入困境的家更沒有翻身的機會了。知識改變命運,這是我們家從實踐中得出的。我就不斷地開導他。也許我的話觸動了他的內心,他淚流滿面反問我:‘沒有錢咋上學讀書?’我告訴他,有我們在,你讀書的事情我們全包了。”吃過飯,涂善珍趕緊回家,拿出家里僅有的1500元錢,又找鄰居借了500元,把2000元錢交到王亞偉手中。
從那以后,她每月按時給王亞偉打300元生活費。后來王亞偉以優異的成績考上黃淮學院,涂善珍夫婦準備供他到大學畢業。王亞偉說:“我一定要努力,不辜負爺爺奶奶對我的幫助。”在涂善珍老人的教導幫助及自己的努力下,王亞偉品學兼優,還加入了黨組織。涂善珍知道后非常高興,她說:“我也算幫了一個爭氣的孩子。”
小區還有一名姓高的退休教師,因右腎積水萎縮要到鄭州做手術,但醫療費不夠,一家人愁眉不展。涂善珍和丈夫得知情況后,及時給高老師捐款10000元,手術得以順利進行。高老師出院后,對涂善珍夫婦的善舉感動不已,每次提到他夫妻二人都熱淚盈眶。
諸如此類的事還有很多,在小區里一提起涂善珍老兩口,大家都有說不完的贊揚話。涂善珍夫婦做的好事,一件件一樁樁他們都記得清清楚楚。
“我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無論生活多么困難,都要懷著一顆昂揚向上向善的心。我們這一生坎坎坷坷走過來,深感生活不易,同時也收獲很多感動。我們都是平常人,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別人,心里踏實。”采訪結束時,涂善珍這番話樸實感人。
祝福這對善良的老人一生平安。
責任編輯:劉銀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