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取蛙聲一片
記者 劉仁忠 通訊員 張紅衛
“這里的坑塘也沒見有青蛙,哪來的蛙聲?”8月14日傍晚,筆者來到汝南縣板店鄉馮屯村韓莊地界,隱約聽到陣陣蛙鳴,就好奇地詢問路人。
“我們這里的坑塘早就不見青蛙了,這蛙聲是從韓國中地里傳來的,他家4畝地養的都是青蛙。”幾位正在路邊閑談的群眾說。
“韓國中的地在哪?”“那一片白色籠罩的地就是。”在路人的指引下,筆者看到不遠處有一塊地被白茫茫的紗網籠罩著,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跟隨路人來到地頭,只見一張巨大的白色“天網”下,一排排梨樹幼苗枝繁葉茂,在梨樹行間分布著四個一眼看不到頭的淺水池,水池的周圍被白色的紗網攔著,水池邊布滿了密密麻麻正在覓食的青蛙。
“那就是韓國中,你看他正在給青蛙投放飼料。”路人指著紗網內一個正在忙碌的人說。
在路人的招呼下,韓國中停下手中的活從紗網中走出,來到筆者面前。
聽說筆者想看看他的養蛙場,韓國中二話沒說就領著鉆進了紗網。
整個養殖場由紗網隔成了四個蛙池,空中覆蓋了尼龍網,池間空地栽上了梨樹,兩旁野草豐茂,青蛙們在來回跳動,蛙聲此起彼伏,好一幅田園風光。一走近水池,一只只身披綠衣、頭大眼圓、活潑機警的青蛙紛紛跳入水中。
韓國中說:“青蛙喜歡白天睡覺,傍晚開始活動,一旦聽見聲響就會立刻躲避起來。池邊栽植的梨樹不僅可以增加收入,還可以為青蛙遮陰。上面這一層紗網叫‘天網’,是為了防止鳥類啄食青蛙;蛙池周邊的紗網是防逃逸網,同時可以給它們一個安靜的環境,讓它們集中在一起生活。”
據韓國中介紹,他養殖的是黑斑蛙,從湖北孝感“華農園”公司引進的。去年,他在湖南打工的時候,有一次工地放假,閑暇無事到郊區閑逛,發現當地人都在稻田放養青蛙,有一戶正好出售,8分地賣了750多公斤成蛙,每公斤40元,不出地頭賺了3萬多元,不禁令他怦然心動。從那以后他無事時就去郊區“考察”,還和當地的一位蛙農成了朋友。當朋友聽說韓國中也想養殖青蛙時,就告訴他黑斑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不是隨便可以養的。如果想養的話,有兩條途徑,一條就是辦理養殖許可證,不過辦證手續復雜,要經過多個部門審批;還有一條就像他們一樣加盟一家養殖公司,作為公司的養殖點,這樣就可以正大光明地養殖了。在朋友的介紹下,韓國中毅然辭去了工作,來到湖北孝感“華農園”公司,與公司簽訂了加盟合同,他負責提供場地,公司負責技術指導、蛙苗供應、產品回收。
去年秋天回到家后,韓國中就按照合同要求騰出了4畝地,建起了4個標準化的黑斑蛙養殖池,今年4月份從“華農園”公司引進黑斑蛙苗,開始了養殖生涯。
蛙苗投放以來,韓國中和妻子每天都忙在地里,觀察青蛙生長情況、安全巡視、換水、投放飼料,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蝌蚪慢慢長出四肢,逐漸長大,現在總算見到了效益,五天前第一批成蛙出售,公司直接過來捕撈,地頭過稱,一次就有了1萬多元的收入。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1畝蛙池1年可產1000公斤成蛙,交給公司就是4萬元,留下部分種蛙自己繁育蛙苗,明年還可省下一筆種苗費,越往后效益越高,可以說養殖黑斑蛙前景廣闊。”韓國中對養殖青蛙充滿了信心。
“我養殖黑斑蛙得到鄉、村兩級的大力支持,鄉、村領導經常過來了解養殖情況,詢問有沒有困難需要幫助解決,讓我很感動。”韓國中說,“如果今年養殖成功的話,我會繼續擴大規模,同時帶動村民們一起養殖,為他們提供蛙苗和技術,讓全村群眾通過養殖青蛙同奔富路,以實際行動回報鄉、村兩級領導的關愛。”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