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管理偏股型基金跑輸指數 業內反省明星基金經理模式
摘要:具體來看,從美國最大的主動管理基金公司富達旗下五大明星基金資金流向來看,過去10年中,只在2013年、2014年有一兩只基金獲得凈流入,其他時間資金均從明星基金流出。今年以來,基金的產品發行仍延續了冰火兩重天的現象,投資者仍熱捧明星基金經理。
⊙謝達斐 ○編輯 吳曉婧
今年以來,指數基金規模屢創新高,經歷不少“高光時刻”。最新研報指出,今年二季度末,指數基金規模便已達9400億元,比年初的6700億元增長了近40%,與2017年同期的4800億元相比接近翻倍。與此同時,指數型基金的全市場占比也從去年同期的4%增長至7%,成為2019年增幅最快的基金品種。
指數基金規模激增的背后,一方面因為投資者機構化趨勢愈加明顯。東方財富集團金融機構部相關負責人認為,2018年,伴隨資產配置需求和機構化投資的崛起,指數基金規模增長主要來自機構資金。截至2018年底,機構投資者持有量在指數基金規模中占比超60%,且近兩年該比例一直保持上升態勢。
另一方面,指數基金規模大幅提升最重要的原因是,近幾年指數基金的業績并不輸主動管理型基金。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9日,目前市場上主動管理型的偏股基金中,僅有部分基金近3年業績跑贏了滬深300指數,占比并不高。業內人士表示,資金是聰明、趨利的,大部分基金經理的業績沒法跑贏指數,如果不能挑選出非常優秀的基金經理,那就不如直接選擇指數基金。
拉長周期來看,指數基金業績跑贏了大部分基金經理,目前該現象引起業內高度關注,并開始反省業內一直推崇的以人為主導的明星基金經理模式。
嘉實基金量化投資首席投資官楊宇認為,從成熟市場來看,過去10年,明星基金經理模式遭受到了極大挑戰,明星基金經理無論絕對收益還是相對收益均未取得超越指數的表現,投資者也正在變得越來越成熟和理性。具體來看,從美國最大的主動管理基金公司富達旗下五大明星基金資金流向來看,過去10年中,只在2013年、2014年有一兩只基金獲得凈流入,其他時間資金均從明星基金流出。
他還表示,回顧國內,近幾年行業及投資人仍處于熱捧明星基金經理的階段。目前,市場上一些名氣不大的基金經理的產品缺乏流量效應,導致很多基金難以成立。相比之下,即便在2017年、2018年市場低迷時,部分頭部基金經理的產品卻仍可募集百億規模。今年以來,基金的產品發行仍延續了冰火兩重天的現象,投資者仍熱捧明星基金經理。
然而,近幾年國內明星基金經理所管理的冠軍基金也一直面臨“冠軍基金魔咒”的困境。相關業內人士分析表示,這幾年,當年業績表現領先的基金,往往第二年業績排名靠后。但這并非僅僅是基金經理能力的問題,市場風格轉換、政策方向變化等均可能成為影響產品業績的主導因素。
“參照海外成熟市場的發展歷程,國內熱捧明星基金經理及‘冠軍基金魔咒’的現象值得業內反省,我們該如何面對這個時代的挑戰?有兩個方向:一個是轉換思路,積極迎接指數化投資時代;其次就是更強調紀律性,避免單一明星經理對投資決策的影響超出紀律約束。”該人士表示。
責任編輯:魏甜甜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