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大王”的詩意田園夢
摘要:具有敏銳市場眼光的許更,再一次把握住了商機,他說服家人,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租地種植花木,規模越來越大,品種越來越多,很快發展成為享譽全縣的花木“三巨頭”之一。
在花木林海中忙碌的許更。
記者 陳司 文/圖
位于上蔡縣蔡溝鎮黑河灣南邊的趙莊村,過去受交通和自然條件的制約,在當地是有名的貧困村。今年57歲的許更,就出生在這個“窮鄉僻壤”。
今日的黑河沿岸卻是一幅鳥語花香、林木蔥郁的景象。黑河北側,雪松、國槐、玉蘭、法桐……幾十個品種的花木在盛夏的陽光中綠意盎然,透著蓬勃的生命力。花木基地的主人,就是自幼在黑河灣長大的農家子弟許更。
8月1日臨近中午時分,記者見到許更時,汗流浹背的他鞋面上沾滿了泥土,曬得黝黑的臉龐汗水不停地往下淌。
“前天剛下過雨,路還不是太好,今天就沒讓工人來。”閑不住的許更一早就來到林地,查看是否有被風刮倒的樹木。林下,套種的花生,長勢旺盛。
“這是去年種的雪松樹苗,你看,現在很多都超過我了。”許更做了一個“立正”姿勢,和雪松比身高,臉上流露著喜悅。
正是草木蔥蘢的季節,但許更經營的林地,林間、樹下,卻幾乎找不到雜草。“管理樹木,就像照顧小孩一樣,管理要用心。”許更說。
許更種樹,始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從當初的40畝,逐漸發展到目前的近千畝。
因幼時家窮,16歲的許更便只身一人來到駐馬店郊區的建筑工地,從事又臟又累的掂灰工。盡管一天的工錢只有一元多,但他還是很知足。因吃苦能干,他被工地上的一位師傅相中收為徒弟,帶著他學習做水泥瓦。
“做水泥瓦,一個月能掙30元錢,管吃住,干了兩年。”許更回憶,掙到錢以后,他用節儉下來的120元錢,買了一輛“飛鷹”牌自行車。正好師傅想轉行,許更就用自行車換下了師傅的泥瓦機,從打工的伙計變身為“老板”,除了給別人發工錢,自己一天還能凈賺七八元錢,由此積累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一年多后,許更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蔡溝鎮,建起了一個小泥瓦廠,三年后又辦起了預制廠。
那個時候,改革開放的春風滌蕩神州大地,一部分先富起來的農民率先扒掉低矮破舊的茅草房,開始新建結實、美觀的磚房、平房。許更抓住了商機,預制廠生意風生水起,幾十名鄉親在家門口就有了活兒干。
手中有了錢,許更將眼光“瞄向”了縣城,置地、建門面房,開始滾動發展。
“國家發展得越來越好,對綠化越來越重視,種樹肯定能行!”具有敏銳市場眼光的許更,再一次把握住了商機,他說服家人,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租地種植花木,規模越來越大,品種越來越多,很快發展成為享譽全縣的花木“三巨頭”之一。常年在花木基地務工的農民少則50多人,多則200人以上。
那個時候,許更二三十歲,屬虎的他,天生有一股“虎氣”,敢想敢干,看準了就毫不猶豫。其間的艱辛和付出,面臨的風險和考驗,令常人難以想象。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有了規模,依托當地迅速成長起來的花木經紀人隊伍,加上上蔡“河南省花木名縣”的金字招牌,許更更加堅信當初的選擇沒有錯。
除了種樹,許更還喜愛養魚。
“你看,這彎彎曲曲的河道,過去,這里是黑河故道,也是磚瓦窯場所在地。今年,我專門雇人用機器進行了疏通、清淤,種上了蓮藕,還養了魚。”許更邊說話邊將手中的青草抖落水面。
“用草喂魚,比讓魚吃飼料長得還快,肉質更好。”許更說,他把花木基地中不能種樹的坑洼地、老河道,稍加整理就成了魚塘,并且專門在魚塘附近的林地中,種植了幾畝用來喂魚的黑麥草、蘇丹草。
有了樹,有了花,當地還有豐富的地熱資源,以及連接上蔡、商水、項城、平輿四縣交通樞紐的區位。許更說,有了這些,就有了集聚人氣的基礎。
“下一步,我計劃投資建設集鄉村旅游、生態采摘、水產養殖、餐飲垂釣、水上樂園、溫泉洗浴、生態康養于一體的大型現代田園綜合體,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為廣大鄉親尤其是貧困戶,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他們有活干、有事做、有錢掙,過上富裕、開心的好日子。”年近六旬的許更談起未來的規劃,依然充滿了干勁。
掙錢不易,但許更對待鄉親們卻出手大方。上蔡縣市場監管局駐趙莊村幫扶工作隊隊長陳立峰告訴記者,近幾年來,為助力脫貧攻堅,幫助困難鄉親走出困境,許更總是出物出資,不遺余力。有等著娶媳婦新房蓋不起來的困難戶,直接到他的預制廠拉樓板、水泥、挑梁等建筑材料。有急著用錢的,許更毫不含糊。鎮里對脫貧光榮戶、優秀共產黨員家庭、遵紀守法家庭、孝老敬老家庭等各類先進典型表彰,他都無償出資贊助。
多年來,許更先后獲得省、市鄉土拔尖人才,優秀縣人大代表,上蔡縣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稱號。先后擔任市、縣人大代表,上蔡花木協會副會長,蔡溝商會副會長等職。
記者還了解到,近期許更正在與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對接,著手興建一個高標準的農民公園。他說:“人富了不能忘本,要懂得回饋家鄉,回報腳下的這片黃土地。”③3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