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說之 刻石為證:絲綢之路起點在駐馬店
摘要:由于該石刻位于小史店鎮和象河鄉交界的地方,過去政府和民間都對它沒有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所以有一部分佛像毀壞嚴重,甚至被盜取。雖然石刻現在的地理位置是在小史店的境內,但該石刻與象河關的歷史淵源決定了,它應該是古象河關重要的一處歷史遺跡。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全媒體記者柳楊文/圖
關于古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洛陽眾說不一,南陽、青州不甘示弱,與我駐馬店何干?
位于泌陽縣象河鄉霍莊村龐莊西1.5公里處的婆子山摩崖石刻,當地人叫它佛溝石刻。這里與方城縣小史店鎮交界。這些佛像石刻雖沒法與洛陽龍門石窟等那些名窟相比,但足以使人震撼。
這些摩崖石刻分別雕刻在相距30厘米的兩塊巨石上。采用深浮雕的手法,雕刻尺寸不一、風格各異。兩石總計造像32個佛龕138尊佛像,最大佛像高1.4米,最小僅為0.2米。主要雕刻有釋迦牟尼、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等。雖歷史久遠,有所風化,但佛像依然形態逼真,生動傳神(題圖、圖三、圖四)。
地圖位置:百度導航佛溝摩崖石刻,全長70公里。因山上未通公路,有一段需要步行登山(圖一、圖二)。
這些摩崖石刻怎么成為古絲綢之路源頭的物證呢?據相關專家考證,該石刻在我國現已發現的石窟文化當中,屬于年代最為久遠的一處,細節顯示雕刻者來自西域,經研究屬西漢時期開鑿,這是絲綢之路源頭的重要物證。那么如何斷定這些佛像雕刻于漢代呢?專家發現,這里有幾處修理佛龕石壁的方式跟漢工匠修理畫像石一樣:先把石面打平,打成斜形的條。又是如何確定雕刻者來自西域呢?專家研究發現,諸多石刻中,有很多西域人的形象。
正是那尊騎著羊的佛像(圖五),確定了雕刻者的身份。因為騎羊的雕像在西域一帶比如在庫木圖拉、克孜爾等地的壁畫中,常能見到,而在中原卻從未見到。
有人會說,僅靠一尊石雕就斷定古絲綢之路源頭,是否有點武斷?這仍然要從摩崖石刻的所在地——泌陽縣象河鄉歷史說起。歷史上楚國曾在駐馬店的泌陽、確山等地修筑楚長城,號曰“方城”。其豫楚咽喉象河關,就在泌陽縣北部今象河鄉。據《中國歷史地圖集》解釋:“象河關,楚國當時叫繒關,是楚國的一個軍事大本營。‘繒’從《辭源》釋為絲織品的總稱,象河關作為繒關,就是運送絲綢的交通要道。再次佐證了絲綢之路的發源地在我們天中大地。
關于絲綢之路的發源地之說,并不限于今天的簡單討論。原駐馬店市文廣新局局長李林清先生和駐馬店市作家協會主席劉康健先生,于2017年聯合發表了《絲綢之路文化發源地——駐馬店》一文。從嫘祖文化、古代文明、遺存遺跡、文化傳承等方面做了全面論述(詳見2017年1月24日駐馬店網)。
由于該石刻位于小史店鎮和象河鄉交界的地方,過去政府和民間都對它沒有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所以有一部分佛像毀壞嚴重,甚至被盜取。隨著國家和地方對各類文物的重視和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強,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立碑保護,確定此處遺跡為“佛溝摩崖造像”。雖然石刻現在的地理位置是在小史店的境內,但該石刻與象河關的歷史淵源決定了,它應該是古象河關重要的一處歷史遺跡。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