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縣秀美田園為鄉村振興提供支撐
摘要:本報訊(記者 梁靈芝 通訊員 宋超喜)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部署以來,圍繞鄉村振興總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蔡縣著力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為鄉村振興提供支撐。
扮靚鄉村環境 發展“美麗經濟”
新蔡縣秀美田園為鄉村振興提供支撐
本報訊(記者 梁靈芝 通訊員 宋超喜)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部署以來,圍繞鄉村振興總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蔡縣著力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為鄉村振興提供支撐。如今,該縣的“美麗經濟”如火如荼,成為村民增收的途徑之一。
驕陽似火,新蔡大地是一匹五彩斑斕的錦緞,莊稼綠意盎然,田野里芝麻、南瓜、絲瓜開了花。路邊的格桑花五顏六色,坑塘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色吸引游人駐足觀賞。
景在人造。李橋鎮獅子口村駐村第一書記原玉榮從網上淘來格桑花籽,把它們種在村道兩旁,既保護了“四好農村路”路基,又扮靚了鄉村環境。這種象征著幸福的高原花朵,生長力強,花期長,從李橋鎮開始很快開遍了磚店、黃樓、孫召、頓崗等鄉鎮。頓崗鄉支灣村村頭有18畝廢棄的荒地,村民在這里種上了格桑花,如今,這里變成了一片爭奇斗艷、競相開放的格桑花花海,成為村民休閑觀賞的“后花園”。
借鑒外縣“鄉愁館”,練村鎮大莊村收集村民家中不用的農具,利用村中廢棄的庭院,建起了“鄉愁館”,讓村民留住鄉愁。獅子口村的“鄉愁館”、農耕文化墻和關津鄉李洼村的農耕文化館等,都已成為鄉村旅游的好去處。
“美麗”變成錢,才能富鄉親。頓崗鄉水資源豐富,該鄉在有水的地方都種上了荷花,荷葉間點綴著雪白、粉紅的荷花,不僅美了路和田野,還靠賣藕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頓崗鄉負責人說:“這是我們鄉的‘美麗經濟’。”龍口鎮把荷花經濟做大做強,龍口村黨支部書記時海寬托管種植蓮花,全縣發展了2000多畝荷塘;返鄉創業青年注冊了“憶蓮香”品牌,賣蓮蓬、藕粉,產品暢銷全國。
把田間的“美麗經濟”做得風生水起的就是關津鄉的牛灣村,牛灣村四面環水,1萬多畝耕地,村里能改水田的盡量改水田,4000多畝種水稻,2000多畝種蓮藕。“1280畝是蝦稻共作、種蓮養魚。”該村駐村第一書記謝云說,“因蓮藕、水稻種植面積大,引來了鄭州、武漢等地的大銷售商。前來賞荷游客絡繹不絕,現已搭起了觀景臺,計劃來年建停車場,開農家飯店,讓前來賞荷的游客在村里消費,帶動村民增收。”
想在“美麗經濟”上做文章的還有練村鎮、宋崗鄉。今年夏天,該鎮大莊村開始在專家的指點下第二次嘗試稻蝦共作。被譽為“花島”的杜灣村,每年菜花花期四五個月,來這里賞花的人絡繹不絕。該鄉已經修建了跨河大橋,謀劃來年辦一個“蘿卜花節”。
“去年以來,全縣農村僅清理溝塘淤泥、雜草6.7萬噸。”新蔡縣縣長申保衛介紹,“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